在綠水青山間書寫共同富裕
近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以“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新聞發布會。縮小“三大差距”,即把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作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全域建設詩畫浙江和美鄉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在余杭,越來越多的“四好農村路”正緩緩鋪開,將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串聯起來。2018年起,余杭區在全省率先開啟“四好農村路”建設序幕,在建設基本道路的同時,聚焦鄉村交通與旅游、產業發展相融合,通過“四好農村路”將沿線山水人文、民居民宿、田園果園等串珠成鏈,形成交通運輸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茶香四溢 文旅融合鋪就共富路
說起“公路+”,余杭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大徑山美麗公路精品環線。這條環線一路沿著漕雅線,可以經過大徑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山溝溝、千年古剎徑山寺等熱門景點。沿途的茶園、竹林、花海、水庫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游客可以體驗茶文化、嘗農家菜、采摘果蔬……
路,是連接夢想的橋梁,更是繁榮的引擎。近年來,為了讓徑山禪茶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助力共同富裕,余杭交通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漕雅線、雙洞線、長徑線……去年,漕雅線更是入選“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余杭交通正在深度推動“非遺+”產業融合,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茶產業、竹產業、文創產業及周邊產業,書寫以路為媒帶動產業發展的共同富裕新篇章。
竹韻悠揚 產業興旺促發展
陽光和暖,山泉潺潺。萬畝竹林間,笛聲悠揚婉轉,似綿軟微風拂過心田。令人如癡如醉的意境,在中泰街道即可覓得。
近年來,中泰街道持續發力,盤活南部生態資源,擦亮竹笛、茶葉等“金名片”。與此同時,通過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美麗鄉村、未來鄉村建設相結合。
在余杭交通部門的支持下,石橫線、石李線、跳后線……建成30條“四好農村路”,共計40.79公里,農村公路從“通”到“暢”,不僅改善了農村居住和出行環境,更有效帶動了本地特色產業發展,創新“公路+”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一路通、百業興”。
名聲遠揚的中泰竹笛,就曾被航天員聶海勝在太空進行展示,可以說,沿著寬敞平坦的農村公路,中泰竹笛不僅走向了全國各地,還飛上了“天宮”。而作為竹笛之鄉的紫荊村,坐擁28000畝苦竹林,圍繞一根小小的竹子,村內建起中泰竹笛展示館、竹音廣場、紫荊書院等基礎配套設施,并推出集產、學、研、游于一體的路線。
如今,一條條“四好農村路”有機融入風景秀麗的4A級景區鎮,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油然而生,村莊生態環境和旅游業的發展都因此而受益。
古韻悠長 未來鄉村展新顏
白云悠悠,古韻綿綿……提起黃湖,“人間青山”的畫面便緩緩展開在眼前。在這里,一條條蜿蜒盤旋的農村公路連接村莊農戶、通達產業園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的這句詞,用來形容黃湖鎮青山村“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再合適不過。
2020年,余杭區召開打造未來鄉村實驗區啟動大會,給出未來鄉村五大場景的定義,確立未來鄉村發展建設的圖景,并以此為契機,余杭交通與黃湖鎮政府決定對黃湖鎮“未來鄉村實驗區”的內外交通環境與村道沿線可視界面的環境進行提升。小交線、零東線、塔余線……依托黃湖深厚的文化稟賦、優美的人居環境,不斷加快交通設施建設,用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激活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鋪就農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礎”。
蜿蜒于大美綠水青山間的鄉村公路,串起的是沿途的如畫風光,通達的是農民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景。
山水如畫 蜜梨產業帶動振興
翻越高山河流,漫過山野農莊,在毗鄰安吉縣和臨安區的余杭區西北部,有一個山、水、人文兼具之地,所謂“只此青綠”,說的就是鸕鳥這樣的地方。沿著鸕鳥鎮的“四好農村路”走一走,除了能吃到鮮甜多汁的蜜梨,還能在如畫山水間暢游,在清幽的民宿中酣睡。
作為“浙江蜜梨之鄉”,鸕鳥蜜梨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年產量可達1.8萬噸,而交通運輸也就成為了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如今,后湯線、雙后線、太大線、溪白線……余杭交通在鸕鳥建設起一條條寬敞的“四好農村路”,踐行著“兩山”理念,將這萬畝果園的產能釋放,讓鸕鳥蜜梨走出鄉村,暢銷全國。
每年七月的“蜜梨生活節”更是能吸引超過30萬人次的游客,帶動上千名農戶增收致富。后湯線更是通往旅游勝地山溝溝景區的主要道路,隨著“四好農村路”的修建,民宿和農家樂等配套產業得到了相應發展,山溝溝村年接待游客量超22萬人次。
一頭連接現實,一頭連接希望。鸕鳥鎮依托公路“建管養運”向關聯產業延伸,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從過去坑洼不平的鄉間小路,到現在寬敞平坦的康莊大道。一條條高品質的余杭“四好農村路”蜿蜒到戶,勾畫出“縣道貫穿城鄉、鄉道往來交織、村道阡陌縱橫”的美麗鄉村圖景,和美鄉村、共同富裕的畫面正徐徐展開。
隨著道路的不斷延伸和完善,更多的資源和機遇將流入鄉村,促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讓鄉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人們向往的生態宜居之地。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