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壯大集體經濟 實現強村富民
近年來,安康市持續發展壯大新型村集體經濟,不斷激活農村發展要素,各地立足村情民意,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和模式,努力實現強村富民。
近日,漢陰縣平梁鎮舉行分紅大會。大會上,全鎮的21個村(社區)按照既定比例進行了分紅,總額達371550元。這一成果的背后,是漢陰縣深入推進“國企帶鎮村”模式的成功實施。
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好扶貧項目資產、增強集體經濟實力,漢陰縣創新實施了“國企做兩端、合作社做中間”的策略。通過“1+10+N”的總體構想,該縣建立了縣鄉村振興集團公司及下轄的13個國有控股子公司,服務全縣各鎮。培育以國企為核心的產供銷、農文旅、建管養三個一體化發展理念,打造鄉村產業、建設、治理系列特色品牌。
在漢陰縣城關鎮中堰村,利用城郊優勢,巧妙地盤活了二組長期閑置的房屋。一棟8層公寓樓的建成,不僅讓租戶們實現了“拎包入住”的便利,還為村集體帶來了每年40余萬元的收入。中堰村還將廢棄的倉庫改造成了生產廠房,不僅為村集體每年帶來了20萬元的租金收益,同時也為周邊的村民提供了50多個就業崗位。通過這些舉措,中堰村實現了集體經濟的“抱團發展”,各種特色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統計,2024年,中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6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更是突破了200萬元,位居全市第三、全縣第一。
為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安康市各級各部門嚴防農村集體經營風險,持續開展集體經濟“壯大培強”行動。推行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模式,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同時,用好金融賦能政策、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建立正向激勵機制等措施,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平利縣廣佛鎮率先試點,成立了鄉村建設服務公司,將各村集體閑置和低效率利用的資源、資產、資金“打包”利用,引進社會企業參股并負責經營。通過化零為整、抱團沖關的方式,變資源劣勢為規模優勢,當年實現營收856萬元,盈利145萬元,集體分紅76萬元。2024年3月,這一模式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形成了一鎮一平臺(公司)的聯動發展格局。截至2024年10月底,全縣鄉村建設服務公司共計實現營收4967萬元,實現盈利421萬元,集體分紅262萬元,每村平均分紅2萬元。
隨著加快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整個安康市村集體經濟的收益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10月底,已有1585個村的集體經濟收益超過10萬元,其中更有140個村達到了50萬元以上。漢陰、平利2個縣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收益10萬元以上目標任務。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