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藕”韻何以香飄世界?解碼“中國蓮藕之鄉”的產業蝶變
2025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以破百億票房之勢席卷銀幕,片中“蓮藕塑身”的奇幻意象,讓湖北蓮藕成為盡人皆知的文化符號。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元宵晚會上,一根長達2.33米、9節9孔的“藕王”吸引了全國觀眾的目光,這根蓮藕來自武漢市蔡甸區永利村蓮藕基地。
從宋代皇家貢品到現代產業標桿,從田間淤泥到全球餐桌,蔡甸蓮藕何以跨越千年,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答案藏在江漢平原“興農”沃土里、黨建引領“惠農”的合力中,更鐫刻于科技創新“助農”的基因上。
遍布蔡甸各地的藕田 供圖 蔡甸區文化和旅游局
生態密碼:好水好泥育“藕中珍品”
“藕王”出水的瞬間,65歲的挖藕師傅朱良庭在齊胸的泥水中屏息凝神。他腳下這片土地,位于漢江與長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千年沖積形成的青泥巴土壤,富含有機質與礦物質,被譽為“蓮藕生長的黃金搖籃”。
蔡甸蓮藕的“九孔通長、質細白嫩”,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一場生態“持久戰”的成果。作為中法兩國元首級合作項目——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所在地,蔡甸區以國際視野重塑生態基底,用系統性治理激活水土密碼,讓千年藕田與現代化生態治理技術深度交融,為蓮藕產業筑起一道“綠色長城”。
站在后官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木棧道上,朱良庭感慨萬千:“早些年,后官湖是一個野湖,村民的生產生活廢水往湖里直排,湖岸生態遭到破壞,藕塘里常有異味。現在湖水清了,白鷺都回來安家了。”這片面積達31.86平方公里的濕地,正是蔡甸蓮藕核心產區的水源命脈。
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啟動建設后,蔡甸區利用法國“生物多樣性湖泊治理”理念技術,實施“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合理利用區”三級修復。保育區劃定禁入區,恢復原生態淺灘沼澤,重建蓮花、蘆葦等濕地植被;恢復重建區采用微生物活化技術凈化底泥,種植沉水植物構建“水下森林”;利用區打造110公里環湖綠道,將生態價值轉化為文旅經濟。
如今,后官湖水質常年穩定在Ⅳ類,24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在此棲息,形成全球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要驛站。
參與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規劃的法國建筑師曾表示:“我們借鑒了巴黎塞納河治理經驗,但蔡甸的創新更令人驚嘆——他們將藕田納入生態緩沖帶設計。”這種“生產性濕地”理念,正是中法生態城“城田共生”模式的精髓。
當法國梧桐與蔡甸蓮藕在濕地畔相遇,一場跨越洲際的生態對話正書寫現代農業的綠色范式。從湖泊治理的技術突破,到碳匯經濟的模式創新,蔡甸用實踐證明:優質蓮藕不僅是水土的結晶,更是生態文明的果實。
當地藕農喜獲豐收 供圖 蔡甸區委宣傳部
紅色引擎:黨建“鏈”動產業聚變
“過去各炒一盤菜,現在共辦一桌‘藕’席!”這是蔡甸區永利村“藕先生”蓮藕基地負責人李正旺的感慨,道出了蔡甸蓮藕蝶變的關鍵——黨建引領下的產業鏈聚合。
面對傳統蓮藕產業“小散弱”的困局,蔡甸區委創新成立“蔡甸蓮藕”產業鏈聯合黨委,以“黨建鏈”串聯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將29家合作社與企業擰成一股繩。聯合黨委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破解供應鏈梗阻、技術攻關等難題。福味徠食品公司曾因鮮藕供應不穩不敢擴產,聯合黨委促成訂單式采購后,其藕湯產能從300萬袋躍升至600萬袋,年銷售額突破4000萬元。
品牌統一是聯合黨委下的另一招妙棋。過去“多而雜”的商標稀釋了市場認知,如今“蔡甸蓮藕”區域公用品牌統領全局,企業產品附以子品牌,形成“母子品牌”矩陣。武漢綠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蘭坦言:“統一品牌后,不僅名氣更大,而且更容易獲得客戶的認可,訂單量翻番。”
黨建更激活了“鏈”上動能。聯合黨委推動“品牌+種植+加工+直播電商+研學農旅”融合模式,2024年“藕先生”基地通過直播帶貨創下2000萬元銷售額,研學基地年接待游客數萬人次,蓮藕產業從單一農業向三產融合躍升。
創新基因:科技賦能“一藕多吃”
在福味徠公司的智能車間,一條全自動藕湯生產線正高速運轉。從鮮藕清洗到灌裝殺菌,10余道工序僅需2小時。“這臺自主研發的蓮藕外觀分級系統,讓優品率極大提升”總經理張建軍指著專利證書介紹,公司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成功研發了多個與蓮藕加工相關軟件并獲得專利,主打產品蔡甸藕湯在同行業銷量中穩居前三。
“我們一直專注于餐飲食材領域,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張建軍介紹,公司未來幾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全面提升生產自動化水平,預計年蓮藕原料用量將超過30000噸。”
科技創新貫穿蔡甸蓮藕全產業鏈。在種植端,“鄂蓮”“香粉”等新品種實現早、中、晚熟全覆蓋,滿足多元化需求;在加工端,藕粉條、即食藕湯、蓮藕米泡等50余款深加工產品,將附加值提升數倍。李正旺的創新“熱干藕粉”甚至將蓮藕融入武漢早餐文化,年銷百萬桶;在銷售端,直播電商、冷鏈物流、區塊鏈溯源等技術應用,讓蓮藕“現挖現賣”。
從“藕鄉”到“藕都”,站在“哪吒IP”與“藕王效應”的流量風口,“蔡甸蓮藕”蹄疾步穩。蔡甸區委書記余從斌的愿景清晰堅定:“要叫響蔡甸蓮藕等‘土特產’品牌,讓蔡甸美食端上萬家餐桌。”
千年蓮韻,今朝更盛。當生態底蘊遇見紅色動能,當傳統農藝碰撞現代科技,蔡甸蓮藕的故事,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鮮活注腳,更昭示著中國農業從“原字號”到“金招牌”的升級密碼。正如那根驚艷央視的“藕王”,蔡甸蓮藕正以堅韌綿長的姿態,穿透時空,香飄四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