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茶文化遇上新科技 ——探尋杭州余杭區徑山茶的破圈之路
“天下抹茶出徑山,一脈相承永流傳”。4月16日,由杭州市余杭區徑山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杭州徑山茶發展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區茶文化研究會、杭州市余杭區徑山茶行業協會聯合承辦的“2025徑山茶北京品鑒會暨徑山智能抹茶機首秀”活動在北京舉行。
作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余杭區徑山茶不僅是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更是余杭3.7萬余名茶農致富夢想的寄托。2024年,徑山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已躍升至35.69億元。而承載著徑山茶宴非遺智慧的徑山抹茶,憑借智能抹茶機的創新研發,首次實現了千年茶藝的標準化呈現。
科技賦能文化傳承
以茶為媒,以茶會友,是這次徑山茶北京品鑒會的主題。這場以茶文化為紐帶、以科技賦能為內核的盛會,不僅呈現了千年徑山茶的醇厚底蘊,更通過江南茶藝與智能設備的創新融合,為傳統茶飲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思路,展現出茶文化現代化表達的更多可能性。
“喝一杯好茶,交一個朋友。喝一杯好茶,分享一份情誼。徑山茶就是帶著這一份情誼來到北京。”杭州市余杭區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周鋒向與會嘉賓表明來意,“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杯美味的徑山茶,向北京傳遞出美好的禪意茶生活。”
在這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中,徑山茶以“守正創新”之姿,通過智能設備——徑山智能抹茶機,實現宋韻點茶技藝的標準化傳承,為傳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樣本。
“從手工點茶八分鐘到機器制作三分鐘,這不僅是效率革命,更是文化傳播方式的質變。”杭州徑山茶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施鴻鑫在推介環節介紹,智能抹茶機通過膠囊投料、智能控溫、仿古茶筅等創新設計,既能完美復刻茶藝師九成功力,又可制作抹茶拿鐵等新式飲品。
國貨茶飲破局出海
作為宋韻點茶鼻祖,2022年“徑山茶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幾年,新中式茶飲大火,門店開遍大街小巷,市場規模超千億元。而千年的徑山抹茶,卻停留在一門“小眾”的手藝活。很快,施鴻鑫意識到,這一杯千年抹茶,要搭上新中式茶飲的快車,成為規模化的產品,必須借力新“武器”:智能化設備。
過去,高難度的點茶技藝,不是人人都能“上手”。即便掌握了技藝,茶藝師的技法水平不同,難以標準化,成了抹茶文化推廣的阻礙。而今,從一門手藝到一款成熟的產品,不過是一臺智能抹茶機的距離。
“近年來,宋韻文化的廣泛傳播,徑山抹茶的人氣越來越高。公司選擇了新中式茶飲的賽道,看好茶飲的大市場,通過抹茶機來推廣傳承茶文化。”施鴻鑫說。
這臺凝結新質生產力的設備由杭州徑山茶發展有限公司歷時兩年聯合研發,攻克低溫研磨等技術難關,相關專利達17項。
目前,“送機器+賣膠囊”的商業模式已成型,杭州徑山茶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全球惟一抹茶膠囊制造商,正加速布局餐飲、茶飲門店及家用市場。
從“一葉生”到“百業興”
一口好茶的背后,沉淀著生態茶園的自然饋贈、科技種植的匠心打磨與文旅融合的創新基因。近年來,余杭區秉持“三茶”統籌發展理念,實現了從“一葉生”到“百業興”的嬗變。徑山茶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文化名茶、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浙江省十大名茶等榮譽稱號,并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除了多元的產品,余杭區在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嘗試。同時,還將生態茶園、千畝花海、紅色文化、人文景區等重要核心景觀串聯在一起,讓“茶產業”與“旅游業”抱團,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茶旅線路和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徑山茶的魅力。
通過“茶文旅”融合,2022年,余杭區徑山鎮全年旅游總人數達510萬人次,旅游收入3.2億元;2023年,“徑山茶宴”獲評浙江省創建級文旅融合IP;2024年,徑山鎮成功入選“中國十大茶旅目的地”。
杭州市余杭區徑山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吳建中表示,不僅是北京,智能抹茶機已陸續啟程發往全球茶道機構,這趟跨越千年的茶路新程,正續寫著“茶和天下”的當代篇章。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