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繪新圖 ——云南省奮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20世紀90年代初期,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司莫拉佤族寨子里,不少佤族群眾居住的還是冬天漏風、夏天漏雨的茅草房。后來,通過實施“草改瓦”工程、危房改造,又經歷了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寨子里的佤族群眾才真正住上了安居房。
司莫拉在佤語里意為“幸福的地方”。這幾年,寨子里群眾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感慨地說:“脫貧攻堅讓司莫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硬化路通到了家門口,寨子里處處都是風景;庭院里有花有草,房子寬敞舒適,更重要的是大伙兒錢包越來越鼓。”
如今,吹來鄉村振興的春風,司莫拉佤族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借著獨有的佤族文化搞起了鄉村旅游,紅紅火火。去年,40歲的趙仁新辭去了城里五星級酒店廚師的工作,回到了司莫拉。他說,他很看好村里的發展,打算發展民族餐飲,助力鄉村旅游。
司莫拉之變是云南鄉村振興大道上的一抹亮色,一點一點的色彩匯集在一起,才能成就五彩斑斕。
鄉村興則云南興。
黨的十九大以來,云南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奮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走出了一條符合云南實際、具有云南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從獨龍江畔到金沙江谷,從洱海之濱到滇東高原……云嶺鄉村處處換新顏。
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壓倒性位置來抓,以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為底線,并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通過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平臺、三機制”,打造“找政府”APP,讓“兩不愁三保障”更牢靠,讓群眾對更好的日子有盼頭
2020年底,云南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經過多年艱苦奮斗,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體脫貧,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2301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21元。
脫貧攻堅猶如滾石上山,后退一步就可能前功盡棄,即使在脫貧攻堅勝利后,也決不能掉以輕心。立足當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眼長遠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并要求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按照中央要求,云南省上下積極行動,再次堅定地挑起責任擔當,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壓倒性位置來抓,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并在《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定下了到2025年脫貧人口鞏固率超過97%的目標。
云南省委書記阮成發多次強調,對于云南這樣一個底子薄、基礎弱、經濟欠發達的省份而言,鞏固脫貧、防止返貧將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已脫貧人口和低收入邊緣人口仍面臨較高的返貧致貧風險,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省長王予波多次指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各級領導必須扛牢的政治責任。
找準了“靶心”,還必須找對通往“靶心”的路徑。
目前,云南正在加快建立健全“一平臺、三機制”,即全省統一的救助平臺,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股份合作機制、扶志扶智長效機制,做到覆蓋所有脫貧戶、邊緣戶,并開發了“找政府”APP,讓所有農村低收入人口在遇到“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時,只需輕輕一點就能第一時間得到救助。
如今,“一平臺、三機制”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尤其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作用更為顯著。
在脫貧攻堅期間,怒江州10萬群眾搬出大山,開啟新生活。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要做好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核心在于“穩得住”,關鍵在于“能致富”,怒江州堅持織密“防返貧”這張網,并探索出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依托,持續開展各類教育培訓的扶志扶智長效機制,讓搬遷群眾通過提升技能增加收入,收獲幸福。
心安即安,奮斗勁足。從以前擺攤賣茶葉,到如今開網店、搞直播,怒江州脫貧后的婦女群眾不僅觀念變得快,身上的技能也多了不少。福貢縣老姆登村村民周玉元感慨:“男人們外出務工賺錢,女人們在家也不能閑著。等我學會了直播賣貨的本事,家里的收入肯定會越來越好。”
的確,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為指引,錨定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戰略目標,大力推進“一二三行動”,讓高原特色產業向世界之“滇”邁進,真正成為鄉村振興動力源,成為農民群眾致富增收的“穩定器”
每年6月,是云南元江芒果豐收的季節,金鳳凰、臺農一號、象牙芒等140多個特色芒果陸續成熟上市,當地一年一度的金芒果文化旅游節也開啟大幕,吸引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洽談合作。
元江芒果產業的快速發展,僅僅是云南持續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生動實踐的一個縮影。
站在元江縣甘莊街道甘莊社區的高處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芒果樹,蔚為壯觀。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趙興東告訴記者:“前些年,這些地都是用來種甘蔗和玉米的,但收益很低。縣里立足資源稟賦,加大政策扶持,幫助農民調結構,發展芒果產業。”
如今,元江縣芒果種植面積已達16萬畝,產量約12萬噸,產值約6億元。2020年金芒果文化旅游節期間,接待游客24.59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6億元。芒果產業已成為元江鞏固脫貧致富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鄉村強。
在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總要求中,產業興旺被排在首位,足見其重要性。的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它一頭連著農民的口袋,一頭連著農業現代化。做好了產業興旺這篇大文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是,如何才能做好,卻是對各地主政者智慧的考驗,云南亦不例外。
破解難題,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方向的指引,還需要切實可行的措施。
201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從跨越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針對云南農業產業現狀,立足獨特生態、氣候優勢,作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重大決策部署,并明確了發展路徑。
云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謝暉表示:“要解決云南農業‘多而不強’問題,必須立足‘多’這一優勢,在‘多’中選‘特’,把‘特’做強。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就是通過優化結構,轉變方式,提升質量效益,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讓產業真正強起來。”
近年來,云南省聚焦產業,堅持實施“一二三行動”,即推進“一縣一業”,聚焦種業和電商“兩端”,堅持設施化、有機化、數字化“三化”,摸索出了一條農業產業換擋升級、提質增效的綠色發展之路,找到了打開產業興旺“大門”的“鑰匙”。
曲靖市羅平縣是云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2020年,全縣種植小黃姜面積達到18萬畝,產值突破20億元。幾年間,已累計帶動1萬戶農戶實現了脫貧致富,戶均增收5000余元。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云南全省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肉牛8個重點產業綜合產值保持了16%的年均高速增長。普洱茶、斗南鮮花、保山咖啡、昭通蘋果、玉溪藍莓、文山三七、宣威火腿等一大批特色產業正在或已經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一流。
如今,云嶺大地上的萬千鄉村正在開啟“一業突破帶動多業興旺”的新局面。
堅定“生態文明排頭兵”為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立足生態功能與產業功能并舉,探尋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好路子,讓家家戶戶宜居樂居,讓云南的鄉村尋得見鄉愁
云南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又是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敏感的區域。承擔著維護區域、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必須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于農業農村而言,于鄉村振興而言,這條可持續發展路子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之路。
騰沖市界頭鎮沙壩地社區楊家山腳村民小組的楊興燦一家,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高黎貢山腳下,依靠著也守護著這座大山。現在,他是護林員隊伍的一員,守護這座大山已有20多年。從楊興燦的家門口極目遠眺,山林間郁郁蔥蔥,生機盎然,一年四季都有別樣的景致。
楊興燦告訴記者:“20世紀90年代初,山下村民燒火的柴、建房的木頭、吃的野菜,都取自這座大山。久而久之,林子里許多地方就變得光禿禿了。一到雨季,水土流失非常嚴重。”
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經過這些年的生態修復,而今的高黎貢山生機勃勃。村里人依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過吃的這山水都變成了鄉村美景和特色產業,有碧綠如染的茶園,有漫野金黃的油菜花……
現在,楊興燦和妻子在村里經營農家樂,生意還不錯。他說:“農家樂的客人來自全國各地,都是奔著村里的油菜花來的。看完花、賞完景,就到農家樂里來嘗嘗農家美食。城里人體驗了生活,農村人鼓起了腰包。要是沒有這綠水青山,哪有現在的好生活。”
楊家山腳的鄉村之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陳婷本是在北京工作的白領,但內心卻一直憧憬農村生活。去年,她和小伙伴辭去了北京的工作,來到騰沖,最后選中了楊家山腳這塊“寶地”。她說:“一來到這里就被吸引住了,正是心中的向往。”前不久,陳婷和小伙伴在村里的奶茶店開業了,向往的生活也正式開啟。
鄉村美則云南美。鄉村美,不僅要綠水青山美,還要人居環境美。
幾年來,云南各地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一個都不落下,讓鄉村風貌煥然一新。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云南全省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達57.49%,97.9%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鄉鎮鎮區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覆蓋率達67.2%。
解決了鄉村美起來最棘手的問題,云南各地在鄉村建設中還注重增添鄉愁元素。真正讓鄉村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
走進昆明市晉寧區二街鎮魯黑村,曲曲折折的小巷、別具特色的民居,飄著荷香的池塘,人在村中,村在畫中。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方天花介紹:“經過這幾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村子變得越來越美。村里還原了許多老式的民居和農耕景觀,處處都裝滿鄉愁記憶。”
這幾年,村里不少外出務工的人陸續返鄉,一起參與村莊建設,一起謀劃鄉村旅游,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云嶺大地,晨光微露,一座座鄉村光彩奪目。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看房屋儼然,賞似錦繁花,聽鳥鳴啾啾,當然,也不能錯過那潺潺的流水與碧綠的荷塘。微風吹過,遠處飄來泥土的芬芳,田間勞作的人們都是幸福的模樣,在鄉愁涌來的那一刻,只感嘆,待到橙黃橘綠時,云嶺鄉村勝江南。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