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黃河幾字彎上的一幅精美畫卷
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全景圖。
黃河河套文化旅游區。 張蒙 攝
河套農耕文化博覽苑。 段憶河 攝
烏梁素海。
□繼旺
“黃河最北端,有個幾字彎。九曲八百里,塞外米糧川……”夏日時節,在《春到幾字彎》優美的旋律中,走進黃河幾字彎最北端的巴彥淖爾市,感受這里獨特的黃河風情與文化魅力。
滔滔黃河、巍巍陰山、詩畫田園、遼闊的烏拉特草原、廣袤的烏蘭布和沙漠,形態各異的大自然景觀共同繪成一幅巴彥淖爾的精美畫卷。
巴彥淖爾美在水。這里有滾滾東流一路奔涌的黃河,流經河套平原345公里;這里有“人工天河”七級灌排渠系,6.33萬公里長度可以繞地球一圈半;這里有如繁星般撒落在黃河沿岸的300多個湖泊濕地,烏梁素海波濤含碧、云天共影,是地球同一緯度最大濕地,納林湖、鏡湖、金馬湖等眾星捧月,組成獨具特色的水系景觀。
巴彥淖爾美在山。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春季草木爭翠,夏季山花爛漫,秋季層林盡染,冬季玉樹瓊花,宛若人間仙境;陰山峽谷小九寨溝、豹子溝、達巴圖溝、畢力蓋廟溝鬼斧神工,是戶外徒步、登山、探秘者的天堂。
巴彥淖爾美在田園。這里田疇似錦,土肥水美,每到盛夏時節,金燦燦的麥浪、香噴噴的蜜瓜、綠油油的玉米、紅彤彤的番茄……1000多萬畝農田交織在一起,猶如鑲嵌在黃河北岸的錦繡花邊,孕育出天賦味道,造就了塞上米糧川的獨特氣質。
巴彥淖爾美在草原。烏拉特草原夏秋兩季綠草如茵,游客在這里可以跨上追風的駿馬,乘上穩健的駱駝在草原上漫游,可以盡情體味草綠花香、奶茶美酒、歡歌曼舞,一定會放飛心靈陶醉其中。
巴彥淖爾美在文化。千百年來,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出了源遠流長、璀璨奪目的河套文化,留下馳名中外的陰山巖刻、秦漢長城、雞鹿塞、高闕塞等寶貴文化遺產,演繹了蒙恬屯墾戍邊、衛青抗擊匈奴、傅作義五原大捷、馮玉祥五原誓師、王同春開發河套水利等無數動人史話。
……
近兩年,巴彥淖爾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依托獨特的自然風光、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觀,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力建設黃河流域重要的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和“一帶一路”沿線重要文化旅游節點城市。
集中打造了黃河河套文化旅游區、納林湖生態旅游區、黃河三盛公國家水利風景區等一批獨具黃河河套特色的旅游景區。富強村、聯星村、公田村、民建村等一批村莊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最美村鎮、最美休閑鄉村,為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基礎。成功舉辦了國際巖刻藝術雙年展、國際向日葵作品邀請展、“中國巖刻絲路行”——巴彥淖爾陰山巖刻藝術國際巡展,打造了“陰山巖刻”品牌和“向日葵”品牌。每年舉辦河套文化藝術節暨烏蘭牧騎藝術節、“魅力烏拉特”西部民歌會、戈壁天堂等一系列文旅活動,有效提升了人氣。還有黃河觀凌、萬畝葵海、千里牧場等美景,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巴彥淖爾的城市影響力和知名度正持續擴大。
2020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542.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3億元,文旅產業復蘇態勢良好。
巴彥淖爾市堅持“全域一體、有機融合”的理念,將特色旅游資源放在全國、全區的沿黃旅游大局中去謀劃,積極跟進國家黃河旅游文化帶和自治區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帶規劃部署,梳理優勢資源,明確發展定位,整合旅游資源,規劃產業布局,加強區域合作和內引外聯,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自治區黃河幾字彎旅游聯盟活動和各類旅游合作交流、推介活動,規劃設計和精心打造承擔東西、貫通南北的重點景區景點和旅游線路,服務好周邊客源,拓寬巴彥淖爾市的旅游客源市場。
深入研究和挖掘黃河流域考古發現、遺址遺跡和文獻資料中蘊含的黃河文化、河套文化、農耕文化、陰山文化、移民文化等,創作生產一批體現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講述各民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的文藝精品,建立民族間手足相親和守望相助的情感紐帶,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激發各族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熱情。積極推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陰山巖刻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河套灌區特色文旅項目建設,打造內蒙古抗戰紀念園、黃河水利文化博物館、寶音德力格爾事跡館、英雄路等紅色教育旅游線路,通過文化聚集旅游人氣。
整合利用現有文旅資源,以重點文旅項目為支撐,精心打造河套農耕文化體驗旅游、陰山匈奴文化探秘旅游、邊境草原民俗風情旅游、河套美麗鄉村旅游等黃河流域精品旅游線路,構建由點連線、由線擴面、網狀輻射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圍繞講好“黃河故事”,高標準、高起點、高品位規劃建設黃河全流域文化博物館,突出體現一體多元、和諧共生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特征,以北方各民族融合發展、共同開發利用黃河的歷史為主線,以內蒙古地區民族融合史和黃河文化史為重點,開設黃河自然展區、民族文化融合展區、黃河故事展區、黃河生態展區、黃河經濟展區。同時積極推進三盛公國家水利風景區、河套非遺小鎮、河套農耕文化博覽苑、莫尼山泉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主動融入自治區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帶建設。
圍繞“天賦河套”品牌,建設黃河河套農耕綜合項目(包括河套農耕文化博覽苑景區及“天賦河套 五原印巷”文旅創意園)、“戈壁天堂”線下文化創意園項目,集中展現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建設和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成果,擴大“天賦河套”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圍繞長城遺址、陰山巖刻等歷史遺存,建設長城文化公園、陰山巖刻考古遺址公園等項目。巴彥淖爾市境內有戰國趙長城、秦漢長城、漢外長城等4條長城,綿延1007公里,占全區長城的1/7,是全國地級市中擁有長城最長的城市;陰山山脈中有5萬多幅陰山巖刻,是全國最大的巖畫寶庫,被譽為“千里畫廊”。要保護性開發巴彥淖爾市境內長城及其周邊的陰山巖刻、古城遺址等歷史遺跡,發展人文歷史產業。
認真組織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季巴彥淖爾啟動儀式,辦好“魅力烏拉特”第六屆西部民歌會、黃河幾字彎紅色旅游季慶祝建黨100周年紅色印記游、美麗鄉村旅游季等重點活動,辦好河套文化藝術節、向日葵花季旅游文化活動、“戈壁天堂”線下文化創意活動等系列特色文旅活動,辦好中蒙文化交流周等文化交流活動。把“天賦河套”品牌的宣傳推介融入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活動,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含金量,帶動提升巴彥淖爾旅游品牌,不斷凝聚旅游人氣,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開發利用烏拉特銅銀器、烏拉特服飾、大漠奇石、紅駝泥塑、佘太玉等特色資源,以及河套52風味美食、“天賦河套”產品、蘆葦編織品、巖刻畫、根雕等特色旅游產品、文創產品,豐富和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