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 “黔景”無限好——鄉村振興看貴州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9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易地扶貧搬遷192萬人,徹底撕掉絕對貧困標簽,在貴州大地上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跡的精彩篇章。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貴州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以產業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貴州將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做大做強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等十二個重點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高重要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
貴州省茶園總面積達700萬畝,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貴州在改良品種、擴建基地、培育茶企和創新茶旅融合的同時,不斷提升茶產業加工生產自動化、清潔化水平,扶持了一批茶業龍頭企業,目前,全省有茶葉省級龍頭企業260家。貴州茶產業不斷加強的品牌效應和產業效益,為貴州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助力。
貴州將推進林業資源開發利用,調整優化林業結構,大力發展果樹、花卉苗木、中藥材、花椒、油茶、竹筍等特色林業。加強國家儲備林建設,大力發展林藥、林菌、林菜、林禽、林蜂等林下經濟。
遵義赤水市森林覆蓋率達82.51%,是貴州的“綠狀元”。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赤水市大力發展金釵石斛、竹、烏骨雞等種養產業,在林間仿野生種植金釵石斛,在竹林下養殖赤水烏骨雞,林下經濟成為赤水市產業扶貧的絕對主力,也為下一步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貴州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快農業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提升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實施壩區現代山地特色農業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強農產品產地分揀包裝、預冷儲藏、初加工等配套設施建設。
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肉牛產業重點支持縣。近年來,為了完善產業鏈基礎設施,關嶺縣陸續建成了關嶺牛凍精站、關嶺牛核心保種場、關嶺牛產業園屠宰加工廠等,并采取“小規模、大群體、精細化養殖”的發展思路和“牧場+屠宰場+零售市場”的經營模式,直接面向盒馬鮮生、左庭右院等餐飲名店進行供貨,關嶺黃牛的品牌優勢日益凸顯。
為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貴州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實現“輸血”脫貧向“造血”致富轉變,真正讓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