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鑒評優、進公園、進社區:上海拓展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渠道
又到瓜果上市季,滬郊金山搭建起優質品牌瓜果推廣平臺,讓果農、合作社與渠道商形成產銷聯合體。據上海市農業農村委提供的最新信息,上海持續開展地產優質農產品的品鑒評優,組織特色農產品“進公園、進社區”,推進地產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以此拓展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渠道。
據了解,上海自2019年起,每年研究制定當年度的地產優質農產品品鑒評優實施方案,圍繞番茄、黃瓜、西瓜、鮮食玉米、水蜜桃、葡萄、蜜梨、黃桃、羊肉、稻米、草莓等特色農產品開展品鑒評優活動。通過基礎審查、專家評審、市民品鑒打分,評選出金銀銅獎和最受市民歡迎獎的產品,有效提高了市民對地產特色農產品的認可度、共享度和滿意度。邀請盒馬鮮生、拼多多等10多家流通企業作為戰略合作單位,與獲獎農產品企業、合作社進行產銷合作。
此外,上海市農業部門與綠化市容等部門溝通,利用公園綠化和居民小區公共場所,開展特色農產品入公園、入社區的銷售活動,向市民面對面地推介、零距離直銷,幫助消費者增強對地產特色農產品品牌的辨識度和知曉度。
據統計,地產優質果品進公園活動已經舉辦了6年,既解決了一些果園的果品銷路,實現優質優價;又擴大了地產優質農產品的影響力,每年的相關銷售額可達2000萬元。今年共吸引了來自浦東、崇明、奉賢、金山、青浦等區30多家合作社參加,分組進入閘北公園、中山公園、長壽公園等14家公園進行果品展銷。近期還舉辦了地產品牌農產品進社區活動,40余家品牌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共創建微信社區團購群35個,直接“導流”社區的意向消費者。
上海還積極培育本地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編制了《上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產品手冊,匯總各區12個區域公用品牌、210個子品牌,在上海農展館的“魚米之鄉”產銷公益服務平臺上發布,通過線下體驗店結合線上公眾號、商城和App的方式,帶動訂單式銷售,為上海涉農區和市級涉農企業提供成果展示窗口。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