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縣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四化”發展
近年來,荔波縣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搶抓加快建設農業強縣的戰略機遇,著力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切實有效推動農業現代化提檔升級,先后榮獲“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等稱號。
產業“規模化”,提升農產品增收新動力。以“園區+壩區”建設為引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大力發展果、蔬、畜、茶、藥、蠶等山地高效特色產業,著力打造農業產業示范基地、“一村一特”產業示范帶,以點成線、以線成面,形成規模,輻射帶動全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建成龍寶山桃園、拉岜蜜柚等“3個萬畝”示范園,全縣蔬菜種植14萬畝、精品水果13.5萬畝、桑園4.2萬畝、青梅3.2萬畝、中草藥2.25萬畝,茶葉1.72萬畝;培育陽鳳大米、瑤麓小花生等一村一特產業30個;2020年,農業總產值達12.49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2.39億元。
產業“標準化”,提升農產品安全新實力。加快推進標準化產業基地及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標準化組織體系、食品安全監管監測追溯體系,加大“三品”認證力度;推進標準化農業生產,做到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標準化,確保生產出“優質、安全、高效”的產品。目前,全縣擁有各類農機具3.1萬臺,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75.63%;全縣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90%以上;實施精品水果提質增效4萬畝,優果率達80%,桑蠶提質增效0.5萬畝。
產業“品牌化”,提升農產品市場新引力。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狠抓農業產品提質增效,以品質出品牌、以品牌保品質,推動農業產業由高產量向高質量,由“種得好”轉向“賣得好”轉變,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充分利用荔波“世界遺產地、地球綠寶石”品牌效應,將“荔波蜜柚”“荔波枇杷”“瑤山雞”等農特產品品牌打造成為“金字招牌”,積極申報佳榮牛、荔波石斛、陽鳳大米等農產品的商標注冊、申請專利,提升品牌市場知名度。目前,荔波枇杷、荔波蜜柚、荔波瑤山雞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全縣共有“兩品一標”產品86個,種植面積達26萬畝,以“荔優、荔物、荔市”品牌為引領,新培育旅游商品50個以上。
農業“市場化”,提升農產品營銷新活力。建立完善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運營服務體系,完善縣鄉村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通過網絡帶貨、網絡推廣、農產品交易會及“荔波優品”平臺建設等方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暢通“黔貨出山”通道,將農產品推向縣外市場。目前,全縣國有農產品平臺轉型流通企業12家,龍頭流通企業133家,農產品分揀包裝或加工生產線88條,種養加工企業落地荔波45家,合作社285個,專業大戶40個,農村經紀人隊伍達240人,訂單農業占比40%,中小型冷庫容量35家,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本地農產品采購占比達88%。(黎以堅 )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