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土豆“碼”上出道
曹勇喜歡7月,這是馬鈴薯開花的時節。
去過甘肅定西的人都知道,其貌不揚的土豆也有如此美麗的時候。白色、粉色、紫色……黃土坡上,五顏六色的馬鈴薯花成團成簇,一片一片連在一起,美不勝收。當地自古就流傳著一句話,“洋芋開花賽牡丹”。
通過地面上的花朵和秧子,經驗豐富的曹勇就能判斷出地下塊莖的長勢。兩三個月后,這片土地上將會孕育出一個收獲的季節。
到那時,曹勇的10余畝土豆將會被合作社統一收購,有的通過電商渠道發往全國各地,有的則流向大小不一的商超市場,還有的會被薯類加工企業轉變成清真食品,經過一段奇幻旅程后,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在定西,家家戶戶的生活或多或少都與土豆有關。50多歲的曹勇已經和土豆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一壟壟秧苗黃了又綠。他說人老了就愛回憶過去,可如果把時間撥回到三四十年前,他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曾經最討厭的,竟然就是眼前這些“洋芋蛋蛋”。
隴中“洋芋工程”
定西氣候惡劣,土質疏松,但晝夜明顯的氣溫差也為土豆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很多定西人都是吃土豆長起來的,“既當主食又當菜”,是“救命薯”。上世紀90年代,定西市提出“洋芋工程”,并開始扶持本地馬鈴薯種植產業。
曹勇回憶說,到2000年以后,“定西土豆”開始在全國各地打響名聲。
很多外地的菜販開始慕名而來收購定西土豆,但最開始的交易方式卻比較“原始粗放”,曹勇記得自己年輕時經常會將自家的土豆從土里刨出來,再拉到村口的窯洞前統一過秤,那時的通訊并不發達,薯農們沒辦法掌握市場風向,收購價多少,“全憑菜販子一張嘴”,吃虧的不在少數。
直到近年來,當地政府開始聯合馬鈴薯種植戶一起辦合作社,與農戶們以保底價簽種植訂單,當市場價高于保底價時,仍會按照前者收購,如此一來便可以減少因市場變化引起農戶收入的波動。此外,合作社還在上游對接各種承攬土豆業務的企業,在當地形成了完整的“土豆產業鏈”,不僅打開了當地土豆的銷售渠道,也令“定西土豆”的名氣更響了。
李逵撞上“李鬼”
農產品產業鏈冗長而復雜,品牌打響了,問題就全部解決了嗎?
在甘肅武威經營著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丁飛,最近就被另外一些問題困擾著。
武威毗鄰定西,每年10月份,定西土豆收獲時節,丁飛就會去往當地從合作社大量采購,再放到電商平臺上售賣,但卻一直沒能完全打開銷路,每年都會有部分貨量滯銷,“我明明是從定西收來的土豆,但很多人就是不認?!?/span>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了他自己身上,由于丁飛的公司注冊地和產品發貨地都在武威,這一點也在各電商平臺上明確備案。“很多消費者就會問,定西的土豆為什么不從定西發貨,你肯定是冒充的?!闭f起這些,丁飛總會感到哭笑不得。
所以,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中怎樣證明自己沒有假借定西土豆的名號,證明“我賣的定西土豆就是來自定西”,成了丁飛當前最想要解決的問題。
產業鏈上的共建者
事實上,互聯網企業早就注意到了這一行業痛點,并希望通過區塊鏈溯源技術來解決。
“我看中了騰訊在數據和社交生態的優勢?!弊罱?,丁飛正想要與騰訊合作,“基于大數據分析,騰訊可以為品牌推廣提供更精準的用戶畫像,從而進行更加精準的營銷活動。”
其實,騰訊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產業鏈的共建者,在各電商平臺都有自己的生態的背景下,由于騰訊的溯源碼兼容性更強,可以與電商平臺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閉環。
當然,溯源碼的作用遠不止于此。除了農商戶可以從中獲益,政府監管部門也能夠對農產品的流通實現有效的全鏈路監管。
“農業問題是一個系統化問題,要從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鏈條來考慮。”騰訊員工史磊剛博士說,“這需要政府、農戶和企業共同參與才能有效解決?!?/span>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等提供了很多可能。農業關系國計民生,正如史磊剛所言,農業現代化的升級改造,是一項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除了產業的基礎設施和頂層規劃,也需要互聯網技術價值挖掘。
例如騰訊在定西落地的數字大屏系統,則運用物聯網設備即時自動地采集和分析馬鈴薯的生長狀況和市場情況,從而令馬鈴薯產業的整體運行情況變成可視化。
如今,每當史磊剛行走在田間的路上,看著地里正在生長的秧苗,他都會想,有朝一日,更多優質農產品能像“定西土豆”一樣,迎來自己的“春天”。
事實上,春天正加速到來。8月5日,在農民日報社指導下,騰訊啟動“安心農品計劃”,依托騰訊云技術,圍繞農產品溯源、行業標準制定、品牌營銷及保護、品牌形象設計等方面,將通過3年時間挖掘甄選100個優秀原產地農產品品牌,打造100位鄉村振興優秀模范。
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力量的加入,越來越多的“定西土豆”將奔向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