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引領山西藥茶高質量發展
山西藥茶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聚焦特色產業,助推經濟發展,著力將“山西藥茶”打造成為中國第七大茶系,出臺政策全力支持,省、市領導親自籌劃,職能部門主動上陣,推介直播精彩紛呈,三晉大地煥發出晉茶晉韻、善做善成的勃勃生機。
面對新的任務,站在新的起點,市場監管部門要胸懷全局,提高站位,服務大局,找準定位,開拓新局,爭先進位;立足固本強基,堅持穩中求進,用率先一步的高標準,打造出山西藥茶的高質量,為“響當當、天下香”的山西藥茶走向市場、走出山西、走向國際助威助力,作出貢獻。
首先,要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產品要進入市場,首先要符合標準。隨著發展進程,標準滯后、標準缺乏等隨之顯現,市場監管部門要切實發揮標準化委員會作用,提前融入、主動融合,嘗試用“一個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準體系”,催生山西藥茶標準早日“落地生根”,甚至當年“開花結果”。
其次,既要統一標準,還要推廣標準。圍繞“種植用標準、生產定標準、經營有標準、管理守標準”總體要求,繼續嫁接原有的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舊標準,創新以桑葉、沙棘葉、連翹葉等藥食同源物質為重點的新標準,加快制定“山西代用茶”食品安全系列標準步伐,加快制定毛建草、紅棗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抓緊推廣“區域化種植+專業化服務+基地化培育+園區化生產+集中化營銷”的標準模式;配合組織產業聯盟、協會、專業技術骨干和專家隊伍,入企進戶,推廣先進技術,開展幫促服務,有效發揮標準“守底線”的兜底作用和“樹標線”的引領作用,及早形成全省標準先行、標準先用的推廣規制效應和集成示范效應。
再次,既要完善標準,還要升級標準。在落實現有農業標準體系的基礎上,主動牽頭抓總,組織專家學者、專業院校參與制定技術和產品同步的急需標準,建立藥茶質量可追溯的標準機制;市、縣兩級以團體標準為突破口,配合制定區域性地方標準,抓緊培育企業團體標準、原材種植標準、基地建設規范標準和藥茶制作工藝標準;結合扶貧攻堅和美麗鄉村治理,改進標準、升級標準,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更好地帶動藥茶產業規范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新產業要有新作為。作為一個新型產業,山西藥茶沒有可借鑒可復制的道路,只能在探索中前行。市場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堅持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全政策鏈扶持,真正把山西藥茶產業發展成為健康產業、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