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變異樹” 變成“搖錢樹”——看廣東農墾湛江紅江橙產區如何做成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果農在為橙樹剪枝。 孫遠輝 攝
常年歷經風吹雨打,在陽光雨露中不斷蛻變,為人們唇齒間留下不同尋常的味蕾記憶。
在屬熱帶季風氣候地的廣東湛江,由一株變異橙樹定向選育繁衍而來的紅江橙,歷經50載不斷優化,被成功培育成了一個早結、豐產、品質優良的紅肉型甜橙新品種,并因果大型好、皮薄光滑、肉質柔嫩、甜酸適中、風味獨特等特點,在國內國際市場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近年來,廣東農墾湛江紅江橙產區通過健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完善分選加工保鮮倉儲配套、建立品牌與市場營銷體系等措施,進一步推動特色優勢紅江橙產業向做優、做強、做大邁進,并于2020年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四代選育
一棵變異植株的“火種”傳承
提到紅江橙,便繞不過從1959年扎根紅江農場當技術員的鐘家存和那株“變異樹”。
1971年10月的一天,立志培育優良紅肉橙子品種的鐘家存又一次踏進橙園看橙子,經過新會橙園時,發現有一棵橙樹“顆粒無收”,而其他橙樹都掛滿了橙子。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上面結的果實特別好吃,所以提前就被大家摘走了。
他立即在這棵橙樹周圍仔細觀察起來,意外發現隱蔽處還掛著兩個橙子,便立即摘下來。切開后,橙子的果肉竟然是橙紅色的,味道也是異常甜美。
“這會不會是一個變異植株,如果是,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想到變異,鐘家存馬上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棵橙樹的形狀及所在位置,并找來紅漆在樹干上劃了三道紅線,作為特殊選種母樹的標記。
第二年春天,鐘家存從此樹上截取芽條進行嫁接。
就在他剪走芽條后的兩個月,這片橙園被砍掉了,那株變異橙樹也未能幸免。
就這樣,鐘家存及其團隊截取的芽條“保留了火種”,培育了700多株畝木。隨后,經過16年四代選育,到1986年,紅江橙品種性狀逐步穩定,紅肉果的比例從第一代的89.41%提高到99.36%。
“上世紀的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正是紅江橙種植的鼎盛時期。”湛江農墾局生產科技處高級工程師文尚華說,可惜好景不長,由于黃龍病的危害,到1996年時紅江農場的紅江橙僅剩2000畝,“整個產業遭受毀滅性打擊。”
后來經過采取優選培育應用脫毒種苗,建立柑橘木虱和黃龍病防控預報監測體系及推廣有機肥、隔離種植等措施,紅江橙產業才進入恢復期。2012年,紅江農場建立了紅江橙標準化生產示范園,開展脫毒少籽紅江橙新株系及配套標準化技術集成示范,兩年后示范園第一批少籽新株系紅江橙上市。
經歷了陣痛期的紅江橙,逐步走出低谷,步入快速發展的通道。目前,廣東農墾湛江紅江橙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總面積1.3萬多畝,并依托公有示范基地橙園建設,輻射帶動農場職工和周邊農戶種植面積1萬多畝。
做優做強
從標準化種植到延伸產業鏈
“我種了5畝紅江橙,按現在的行情估算,收入可達20萬元。”果農廖興隆說,在特優區標準化技術種植的示范引領下,豐產穩產有了保障,“果園里一棵棵橙樹都變成了‘搖錢樹’”。
據了解,按《湛江農墾紅江橙特色優勢區規劃》,特優區首先健全科技支撐體系,建立了紅江橙無病(脫毒)優良種苗繁育體系,并在生產上應用推廣,從源頭上防止黃龍病病原菌的傳播,同時加快了紅江橙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的建設。至2020年底,特優區紅江橙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面積達到3300多畝,包括設施網室栽培、脫毒少籽新株系紅優3號及配套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基地等。
“紅江橙是一種穩產高產的品種,盛產期的畝產量可過萬斤,高產的樹體需要充足的肥水支撐其生長。”紅江農場黨委書記、場長全興明說,所以特優區橙園規劃要講究科學布局,要滿足良好的土壤、供排水和生態條件,清除植區內傳病木虱中間寄主植物,并有相對隔離帶。標準化種植,在合理密植基礎上,宜采取寬行窄株模式。“較窄的株距能保證新橙園初產期獲得較高的產量,較寬的行距則保持盛產期仍有良好的通風透光環境,這種方式也較適合推廣應用機械化。”
“另外,科學的管理是紅江橙持續豐產穩產的保證。”紅江農場副場長陳樹華說,科學管理的核心是盡量滿足紅江橙各階段生長需要的條件和病蟲害的有效控制,比如在幼苗期以偏氮的水肥促枝梢,初結果樹適度進行控梢促花,初產結果樹要促發夏梢繼續擴大樹冠,結果偏多的樹要進行疏花疏果和加大肥水的供應量等。同時,土壤管理增加農家肥的施用和用果園生草法逐漸提高有機質的含量,并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紅江橙園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使橙株長勢壯實良好,抗病力、產量、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在標準化種植的基礎上,特優區逐步完善了產業配套設施,建立了包括冷庫、常溫庫及有兩條分級保鮮處理生產線的紅江橙分選保鮮加工倉儲中心,創建紅江橙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并著手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兼顧開發、生產、加工與銷售各過程的產業鏈。
品牌營銷
從單一產品走向多條價值鏈
長期以來,紅江橙由于產量不大,基本上是單一產品以普通價格在本地銷售。同時在多年來品牌保護力度不夠的情況下,市面上冒充湛江紅江橙或以次充好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樣,一方面外地消費者很難吃到正宗的湛江紅江橙,另一方面橙子價格難以提高。
隨著特優區的建設,“90后”大學畢業生鄭俊奇走進紅江農場,決定通過網絡的力量,向外界推廣和宣傳紅江橙,把紅江橙的好味道傳遞到全國各地。扎根基層創業后,他相繼開設了紅江農場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營銷平臺。
接著,紅江農場淘寶店正式上線,鄭俊奇以一名品牌推廣師的身份,通過自媒體講述農場故事,推廣紅江橙品牌,并開始了網絡營銷。
在經營主體自發創業的基礎上,特優區成立紅江橙專業公司,建立紅江農場電子商務中心,加大紅江橙品牌的宣傳力度,擴寬紅江橙銷售渠道,同時申報紅江橙生態原產地保護國家認證,保護紅江橙信譽。又在紅江橙標準化示范基地配套產品展銷廳、文化廣場、觀光園等設施,通過開設專賣店、開通電商平臺、開展采摘節等活動,推動品牌營銷。還創作紅江橙的品牌故事,邀請電視臺拍攝專題片《人間仙果“紅江橙”》,并發布到各主流視頻網站進行品牌推廣。
據介紹,未來湛江農墾將抓住建設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這一機遇,持續挖掘土地資源優勢和產業體系優勢,打造三大發展鏈條:紅江橙良種選育—種植—鮮果銷售—鮮果消費;紅江橙鮮果—初加工—初加工產品銷售—初加工產品消費;紅江橙種植—加工景觀游覽—產品體驗—文化認知,促進紅江橙生產、加工、分選、保鮮、物流銷售和休閑觀光全業態標準化,進而推動整個產業價值“最大化”。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