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味”出圈走紅海外 借力“一帶一路”讓特色農產品走出國門
在洛川縣,早熟蘋果喜獲豐收,果農正在忙碌裝箱。(資料圖)
涇陽縣普羅旺斯西紅柿長勢喜人。(資料圖)
8月16日,漢中市西鄉縣火車站貨場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忙著把一箱箱綠茶從專用貨車上搬下來,一輛中亞班列停在站臺上蓄勢待發,現場井然有序。隨著火車的啟動,承載著120噸西鄉綠茶的中亞班列將途經西安國際港務區,前往烏茲別克斯坦。
這是西鄉綠茶“搭乘”中亞班列走出國門的“首秀”,也是借“一帶一路”東風,陜西優質農產品出口絲路沿線國家的生動見證。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共建“一帶一路”,為陜西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開了廣闊空間,陜茶、蘋果、蔬菜等特色農產品正沿著張騫的足跡一路向西,不斷擴展國際“朋友圈”。
重走絲路 陜茶出口節節攀升
8月30日,馬志清一大早就起床了,背著籮筐走幾公里山路去采收茶葉。忙碌一上午,一筐鮮葉出手,五六十元就進了他的腰包。
馬志清是西鄉縣峽口鎮江磅村“資深”茶農。西鄉種茶歷史悠久,傳統春茶更是聞名已久,而馬志清采收的是夏秋茶,主要用于茶企制作綠茶、紅茶。
“以前夏秋茶很少有人采收,都浪費了。今年縣茶業公司早早就跟我們簽下合同,大量收購夏秋茶用于出口?!弊岏R志清最為感慨的是,夏秋茶向來利用率不高,現在大家騎摩托、抄小路,天不亮就趕到茶園,一天下來能收入一二百元。
“西鄉綠茶首發中亞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將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讓陜茶香飄世界,真正把政策紅利轉化為老百姓的福利。”西鄉縣茶業公司總經理魏登銘告訴記者,出口茶品種的增加,打破了夏秋茶無銷路的瓶頸,使西鄉茶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助力茶農增收。
絲路千年,茶香萬里。2000多年來,陜茶穿越絲路古道“香”譽四海,曾輝煌一時。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浪潮,陜茶一度陷入沉寂,想要再崛起,就要有新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為陜茶創新發展創造了更大的契機。我們要抓住機遇重振陜茶品牌?!笔〔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孫越赟認為,隨著品牌建設和文化認同,陜茶發展后續有力,前景廣闊。
機遇當前,打開思路是關鍵。近年來,我省通過多種途徑,聚合發力,構建出茶產業、茶生態、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進、協調發展的現代茶產業體系,成功打造涇陽茯磚茶、秦嶺泉茗、漢中仙毫、安康富硒茶四大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全省茶園面積293.4萬畝,產值、產量穩居全國前十。
品牌價值的提升,資源優勢的凸顯,使陜茶再度躋身國際市場,出口量節節攀升。2019年,全省茶葉出口實現穩增長,累計出口66批401.9噸,出口額達1144.6萬美元;2020年,安康茶葉出口額突破1.16億元,占全省茶葉出口的94%。
搶抓機遇 優質鮮果香溢海外
說起陜西特色農產品,蘋果是繞不開的話題。作為我省“3+X”主導產業之一,陜西蘋果的發展歷程寫滿了輝煌篇章: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和全球集中連片種植蘋果最大區域;產量約占我國四分之一和世界七分之一。
眼下,蘋果進入了采摘季。在我省蘋果主產區,濃郁的果香沁人心脾,田間地頭,忙碌采摘的果農喜上眉梢。
9月1日,在延安市洛川縣美域高蘋果分選加工廠內,一個個早熟蘋果通過選果線,經過層層篩選后,分流到各個渠道進行包裝。20多噸優質蘋果將“搭乘”冷鏈車離開洛川,一個月后現身意大利水果市場。
“去年,我們首次與意大利簽訂協議,出口洛川蘋果500噸,已先后發貨多次,后期還會陸續出口?!泵烙蚋呱锟萍加邢薰矩撠熑搜υ品逭f,嚴格篩選程序,再經過質量檢測合格后,蘋果才能進入“國際隊伍”。這是洛川蘋果繼出口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后的又一次突破。
好蘋果從種植開始。早在2010年,洛川縣就緊抓創建國家級出口蘋果示范縣的機遇,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著力打造生態農業,實現標準化生產全覆蓋。優良的生長環境、專業的栽培技術、嚴格的檢測程序和完善的運輸體系,為洛川蘋果插上飛向海外的“翅膀”。
“洛川是全國唯一整縣通過認證的綠色食品(蘋果)原料生產基地。全縣蘋果種植面積53萬畝,其中13萬畝建成國家出口示范園。”洛川縣蘋果產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洛川蘋果已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及中東、東南亞30多個國家順利通關,出口量近千噸,果農人均純收入連續9年突破萬元。
洛川蘋果“走紅”海外,正是我省以“綠色”引領現代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成果。事實上,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省蘋果海外出口就迎來井噴式增長。此外,蘋果汁等高附加值產品也搭乘快車暢銷海外,為產業升級、農民增收開辟了新渠道。
借風揚帆 特色蔬菜遠走他鄉
九月的三秦大地,處處涌動豐收的喜悅。9月2日,記者走進咸陽市涇陽縣云陽鎮居智村潤興蔬菜種植基地,一座座設施大棚整齊排列,棚內西紅柿、辣椒、茄子幼苗郁郁蔥蔥;棚外大田里,松花菜、小白菜、甘藍長勢喜人。
2016年,“潤興”蔬菜就實現了自營出口“零突破”,50萬公斤白菜、洋蔥、土豆“長途跋涉”,亮相俄羅斯,收獲了一連串的好評。
“除了蔬菜,深加工產品胡蘿卜干、南瓜干也相繼出口,效益可觀?!焙献魃缲撠熑斯鶃嗆娬f,出口業務的拓展,不僅為企業注入了活力,也豐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錢袋子”。
涇陽縣是我省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截至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38.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28.8萬畝,年產量182萬噸,產值23.8億元,全縣蔬菜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50%以上。
近年來,涇陽縣緊抓蔬菜出口機遇,以蔬菜企業為紐帶帶領當地農副產品走出國門。2018年,6300噸西紅柿、彩椒和黃瓜出口中亞,實現了涇陽蔬菜出口“第一單”。此后,涇陽蔬菜接二連三遠走他鄉,頻頻亮相國際“餐桌”。
好風借好力,揚帆正當時。自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實施以來,我省與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愈加頻繁,農產品出口力度逐年增大。但從去年到現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產品出口業務大幅縮減。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我省農產品出口額為16.66億元,同比降低21.03%,其中蘋果出口1.2億元,果蔬汁出口2.3億元。
借力“一帶一路”,對正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陜西而言,“走出去”與“引進來”齊頭并進,形成與世界互通有無的新局面。未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深化,陜西將以更大度、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八面來客,在加快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不斷進軍國際市場,讓更多的“陜西味道”驚艷世界人民的舌尖。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