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優勢 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
向愛武(中)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紅河現場辦公會明確了“三個示范區”的發展定位,為我州如期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指明了發展方向。全州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以省委省政府紅河現場辦公會擘畫的美麗藍圖為目標,主動融入大局、找準坐標定位,圍繞爭創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積極發揮標準、認證、品牌支撐作用,主動服務地方特色優勢產業,“拉高線”帶動產業和消費升級,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增效,以有機產業發展厚植紅河經濟增長新優勢。
深入蒙自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調研有機肥生產情況
——以標準化為技術支撐,夯實“綠色食品牌”品質基礎。
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對先進技術標準、質量控制標準以及綜合管理標準的需求,我們需要不斷健全完善農業標準體系,深入推進農業標準示范,通過制定和實施優質標準,形成質量硬約束,促進產業轉型和質量升級,穩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有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是持續推進紅河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針對紅河州特色農產品,制(修)定《蒙自大枇杷栽培技術規程》《蒙自西北勒蘋果生產技術規程》《大棚番茄生產技術規程》《冬馬鈴薯微噴灌生產技術規程》《寒山區早春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富硒農產品含量要求》等9項紅河州地方標準,其中,《富硒農產品含量要求》是針對紅河州首次發現梯田紅米等農產品中含硒元素并達富硒標準而制定的。今年已完成紅河州65項推薦性地方標準集中復審。《個舊檸檬生產技術規程》《石屏火龍果生產技術規程》《石屏楊梅生產技術規程》《開遠藠頭生產技術規程》4項紅河州地方標準完成制定。二是積極培育團體標準。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供市場自愿選用,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在與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合作,共同推進“標準制定”技術扶貧工作中,融入沿海一線城市客戶需求,制定的綠春茶、紅河梯田紅米系列等7個團體標準已向社會發布,旨在全力推動紅河州綠春茶、梯田紅米實現全鏈條標準化作業,推動產業標準體系建設,筑牢紅河州綠春茶、梯田紅米產業品牌基石,對促進提高紅河州地區公共品牌產品的質量,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是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2021年3月,彌勒芒果種植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通過評估驗收;金平油茶栽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順利通過中期檢查評估。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形成了科學合理、富有特色、便于推廣操作的標準化種植(養殖)模式,制定核心種(養)植規程,搜集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質量、技術規程等相關標準,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目前,紅河州已建設完成13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11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陪同省標準化研究院專家到州林科所就金平油茶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進行調研交流
——以有機認證為提質手段,保障“綠色食品牌”優質優價。
有機產品代表著人們追求品質生活的方向,有機產業承載著生態涵養的功能,依托“認證”之手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不斷提升消費品質量,還能夠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值,讓有機產品成為企業綠色發展的“銀行”,引導形成農產品“優質優價”的市場競爭環境。推動有機化工作,我們需要不斷聚力政策、技術、資源、宣介等要素為有機認證發展注入新“動能”。一是與第三方認證和檢驗檢測機構簽訂《有機產品認證服務合作協議》。充分利用第三方的技術資源為我州編制縣域有機產業發展規劃、對獲批“一縣一業”的縣市進行培訓和幫扶、通過認證機構自身貿易服務平臺和產品展示為紅河州品牌進行宣傳和推廣、提供有機產品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的檢驗檢測服務等。二是強化有機產品認證知識培訓和服務工作。舉辦有機產品認證暨證后監管培訓,進一步規范我州有機產品認證工作,有效提升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和服務能力,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選定12家食品農產品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行動試點,邀請有機認證專家開展實地幫扶、現場指導,引導企業按照有機產品標準要求進行生產,積極申報有機產品認證,走農業有機化高質量發展道路。三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世界認可日”和“有機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播放有機產品宣傳視頻、發放有機認證宣傳資料,開展“實驗室開放日”活動,通過組織獲有機產品認證企業參觀有機生產基地、召開座談交流、集中展示和銷售有機產品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使社會各界人士、消費者和企業增強對有機產品的認知度,堅定企業從事有機生產的信心和決心。截至2021年7月,全州獲有機產品認證企業共76家、93張證書,比2020年凈增29家企業、33張證書,有機認證基地面積15.46萬畝、產品認證面積9.62萬畝、年產量7.67萬噸、年產值40677.66萬元。目前,紅河州有機認證數位居全省第7位,比2020年上升2位。
到芒果標準化種植農業示范區承擔單位指導標準體系編寫
——以品牌化為發展方向,拉動“綠色食品牌”經濟效益。
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既是推動有機產品供需結構升級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紅河州產業升級和品牌塑造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大力扶持和服務有機企業樹品牌、創名牌,充分發揮品牌的帶動能力,努力將品牌效應轉化為有機產品的經濟效益。一是強化宣傳,加強品牌培育,提高市場知名度。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大力開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品牌宣傳和品牌推介,提升我州地理標志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和美譽度。近年來,在各類展會的評比活動中,我州屏邊荔枝、蒙自石榴、建水紫陶等產品都獲得了較高榮譽。同時,對目前申報條件尚不成熟而又有地理標志特征的,加大培育力度,力爭成熟一個、申報一個、保護一個,培育壯大我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二是強化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工作。我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商標數量穩步增長,質量不斷提升,截至2021年7月,全州擁有中國馳名商標8件(其中農產品2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9件(其中農產品26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9件(其中農產品8件)。“西北勒蘋果”“紅河哈尼梯田紅米”“彌勒葡萄”“彌勒葡萄烈酒”4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正在積極申報中,“瀘西小香蔥”“綠春小耳朵豬”“綠春黃連雞”“金平馬鞍底古樹茶”“金平諾瑪飛雞”“河口芒果”“河口柚子”7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已進入商標實質審查階段。目前,紅河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擁有量位居全省第一,商標有效注冊量位居全省第六。三是深入推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促進運用工作。積極推薦“蒙自石榴”參加地標品牌價值評比,全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用標企業達102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用標企業達30家。2020年,省市場監管局支持“蒙自石榴”9萬元經費實施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今年,“屏邊荔枝”“蒙自石榴”“石屏豆腐”“石屏豆腐皮”4個品牌5家企業正積極申報云南省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報和運用,極大地促進了相關產業發展壯大,提高了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站在這個新的歷史交匯點,全州市場監管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紅河現場辦公會精神,繼續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把市場監管工作放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謀篇布局,通過提升標準、加強認證、打造品牌,不斷優化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競爭力,為推動紅河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