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增收有啥新思路?看淳安用“組合拳”打出品牌力量
去千島湖,怎么買到純正的特產?這是不少外地游客要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這個問題早已有了答案。目前,千島湖農產品掃碼購已經實現旅游驛站、酒店、碼頭公交車、高鐵全覆蓋。只要拿出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購買千島特產。
據了解,這個掃碼購平臺是淳安縣委縣政府通過整合資源,聚力打造的公益助農平臺——千島湖品牌農產品館(以下簡稱“農品館”),目的是為了引導和帶動全縣生態農產品的優質優價健康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淳安線下的“農品館”了解到,相比傳統的銷售平臺,“農品館”有點不一樣,它純免費入駐,宣傳、經銷都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從而真正意義上做到助農增收。
一個“農品館”
帶動了8.6萬農戶增收
記者在館內看到,陳列的淳安產品包括千島湖醬、茶葉、黃精芝麻丸、山茶油、山核桃等,可以說,在這不到500平的館內匯集了淳安全縣最優質的的農產品。
據淳安縣郵政局局長高星介紹,“農品館”由淳安縣當地農業農村局、旅委和郵政局進行深度合作,依托“郵樂網”服務平臺,政企合作共建的縣級電商物流綜合平臺。“‘產品館’實現了‘品牌展示、銷售自提、網上體驗、培訓孵化、倉儲配送’五大功能,為農產品企業和示范種植大戶提供全程免費服務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一直以來,對于身在淳安山區的鄉鎮來說,由于受制于技術和物流,很多深山里的農產品走不出去。“農品館”的出現,解決了一直以來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和物流配送問題。讓一大批郵遞員當起了“店小二”,當地261個村級郵政網點被賦予農產品中轉的職責,農產品運輸的“最后一公里”由此打通。
“農業農村局提供安全貨源,旅委開拓銷售市場,郵政負責物流運輸。”這是“農品館”平臺三個最重要的環節,近年來隨著“農品館”發展的進一步規范,村民種植生產的產品真正的賣出了好價錢。
淳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敞開大門吸收縣內名特優農產品的同時,實施準入機制,對經營主體入駐“農品館”的各類農產品設立門檻嚴格篩選,確保品牌館農產品的品質與品位。農戶這一塊沒有沒有標準生產的產品“農品館”會進行檢測并做背書,而只要產品合格,宣傳營銷不需要花一分錢。
目前,已有83家企業,總計213個產品,入駐“農品館”平臺。去年,“農品館”平臺實現銷售額3117萬元,訂單15.46萬筆,帶動了8.6萬農戶增收。
提高產品附加值
用品牌力量助農增收
今年,“千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在試點后正式啟用,“農品館”平臺的產品有了統一品牌,它既是以生態為內核的淳安優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也是統一規范使用的品牌傳播符號,涵蓋了農產品、農制品、農創品等。目前,這個品牌矩陣總的品牌價值已超百億。
得益于“千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位于梓桐鎮的淳安千島湖旗蘭農產品公司實現了線上突破。其生產的“千島農家醬” 從入駐‘千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后,營業額每年逐步遞增。“去年帶來一個大訂單,足足加了一個月班,總量達到7萬瓶,利潤近50萬元。從去年到現在線上銷量已經突破百萬了,我們跟附近的百姓收入都增加了。”該企業負責人說。
高星表示,為實現農戶產品、農業企業產品經銷一體化,淳安成立了千島農品共富促進會幫助農產品規范化建設。接下來,將聚焦最有特色的六個產品、重點扶持6家生產企業、指導6個種植基地,推動產品標準制定提高產品附加值。
而根據淳安縣的規劃,“千島農品”品牌推廣納入各類農民培訓、電商培訓等相關培訓課程,建立完善由培訓機構、實訓基地等共同參與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打造‘千島農品’品牌輸送各類人才。
同時,通過整合政府、企業、農民、市場和社會的各方力量,進一步深化“千島農品”品牌建設,凝聚起促進共同富裕的強大合力,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水平轉化通道,為浙江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淳安力量。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