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網”走出去 大櫻桃“闖天下”
“金秋九月施基肥,做好田間管理,為大櫻桃樹儲存營養,來年才能有個好收成……”9月15日,位于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王子山村的德彥櫻桃專業合作社田間學校實訓基地里,淄博市淄川區櫻桃協會會長李德彥正給50余名大櫻桃種植戶講授櫻桃秋季管理要點。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自今年初,淄川大櫻桃獲評淄博市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越來越大,來田間學校“求學”的種植戶更是絡繹不絕。
地域優勢 科學種植 成就大櫻桃好品質
“今年淄川大櫻桃產量在2000斤左右,最貴的賣到了20元/斤,5月中旬——6月中旬約一個月的收獲季供不應求,其中采摘占了銷量的一半,剩下的基本都是搭乘網絡銷售的快車銷往北京、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授課間隙,李德彥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全國各地種植大櫻桃的不在少數,淄川大櫻桃何以如此受歡迎?記者了解到,中國櫻桃栽培歷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就有記載,淄川大櫻桃作為淄川區一大特色水果,受避風向陽、光照充足、溫差較大、早春回暖增溫快、物候期極早的獨特山地氣侯形響,具備天然的生長條件,果實飽滿、個大、色澤鮮艷,質細多計、酸甜可口,具有不同于其它地區大櫻桃的特定品質,淄川大櫻桃每年5月中旬開始陸續采摘、上市,且不使用農藥,是真正的健康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淄川區大櫻桃最早產于淄川區太河鎮王子山村淄博淄川德彥大櫻桃種植基地,2007年10月14日,李德彥出資300萬元,牽頭成立淄博淄川德彥櫻桃專業合作社,從事櫻桃種植、收購、批發,為社員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十幾年來,合作社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種植大櫻桃實用技術,培育的樹苗推廣到了全省多個地市、幾十個鄉鎮,發展大櫻桃示范園1000多個,帶動農戶8000余戶。合作社生產的淄川大櫻桃實現統一包裝、統一技術、統一價格,統一肥料、統一農藥、統一銷售。
多方發力 政府扶持 走品牌化發展之路
對于農產品品牌的培育和發展,淄川區一直高度重視。
據悉,在2017年淄川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已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和質量安全監管,打響淄川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為提升品牌區域經濟地位,區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扶植品牌推介宣傳、有機農產品申報、農產品系列開發、科技培訓、參展等項目。同時,制定土地、金融、稅收等扶持政策,鼓勵涉農企業依法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抵押貸款和可轉讓股權、專利權、注冊商標專用權等權利抵押貸款,幫助涉農企業融資。此外,鼓勵銀行向涉農企業放貸,制定轄區內涉農貸款貼息政策,解決企業后顧之憂。協調有關部門開展技術幫扶,轄區內涉農企業項目優先列入項目庫,優先扶持和推薦。2020年,淄川區又出臺《關于支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鄉村產業振興的十條政策》,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農業富民增收。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淄川大櫻桃的種植面積達到1萬余畝,主要集中在羅村、太河、昆侖、龍泉一帶。”李德彥介紹說,“德彥”牌淄川大櫻桃2018——2020年銷售額分別達到1.5億元、1.8億元、2億元,年平均利潤1.5億元。在淄川等地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合作社積極通過阿里巴巴、中國農業信息網等互聯網平臺發布供應信息,隨著品牌影響力的加大,網絡定單供不應求。2021年,櫻桃銷售有三分之一通過網絡實現。
悉心培育 不斷創新 搭乘網絡快車走出去
消費者的好口碑離不開淄川大櫻桃的好品質,也得益于櫻桃協會的悉心培養。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協會現有種植戶超1300人。自成立至今,協會每年至少投入5萬余元抓培訓、抓技術推廣,引導會員更新品種、提高技術、擴大生產,無償提供大櫻桃種植管理技術服務、生產服務等,讓大櫻桃樹真正成為山區農民的“搖錢樹”。
以引進培育新品種為例,協會積極與專業院校聯系,根據淄川區大氣、土壤、水質情況,引進試種新品種,逐步從過去的3個品種發展到岱紅、早大果、美早、紅燈等味甜、色艷、口感極佳的10余個品種。在新品種試種過程中,摸索出雨季前對中央主干進行整枝,對一年樹施“環肥”、二年樹施“淺肥”、三年樹施“土雜肥”等實用技術。記者了解到,大櫻桃協會還通過市質監部門出臺發布了《大櫻桃》地方標準,通過科學生產培訓,協會會員盛果期櫻桃畝收入由過去的1-2萬元增加到3-4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翻番。
“立足淄川區太河鎮獨特的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利用好、保護好、發展好淄川大櫻桃,使之更好地搭乘網絡快車走出去,真正成為聞名全國的淄博名特產,真正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好品牌。”李德彥信心滿滿地說。(全媒體記者趙瑞雪)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