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數字賦能種業建設 創新“從研到用”新路徑
今年9月23日是我國第四個“農民豐收節”,喜獲豐收背后離不開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進一步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
種質資源是推動現代種業創新的物質基礎,是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芯片”。“天下黃河,唯富一套”,地處內蒙古河套平原的巴彥淖爾市是全國優質農副產品產出地,有著“塞外糧倉”的美譽,種質資源豐富且寶貴。自2018年開啟“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大幕以來現代農業發展成果顯著,優質農畜產品大幅溢價、農牧民持續增收、農牧業加快轉型,越來越重視優質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研發與推廣,開始逐步培育和發展標準化、高科技的現代種業。
2020年,巴彥淖爾市政府組織蒙草生態等7家企業總投資4.5億元,共建“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和現代種業產業園”項目,旨在為區域主要農作物、特色農作物及其他功能性植物的種質資源保護、新品種選育、優良品種的應用推廣提供有力支持,為農企及農牧民培訓交流以及國內、國際的種業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目前,該項目的種質資源保存庫——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已建成投入使用,入庫儲存各類特色農作物,抗旱、耐鹽堿、耐貧瘠等野生鄉土植物種子基因樣本共計2.5萬余份,其中包括紅皮小麥,河套葵花、燈籠紅香瓜、五原黃柿子、磴口花萊士等極負盛名的當地特色農作物63種,這些是資源保護也是文化傳承。
做好種質資源收儲的同時,項目還設立西北沿黃流域特色植物種業研究院,將小麥、玉米、向日葵、草種業等種質資源分類獨立管存,用以保存種質資源,植物DNA,確保生命火種得以延續。未來還將重點收集地方將消失特色作物如梁來友小麥、三道眉葵花、星火花葵,并對區域特色品種進行提純復壯,恢復原有的優良性狀。
此外,該項目委托蒙草小草數字公司開發的“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規劃“種質資源”“種質繁育”“種質推廣”三大功能模塊,通過采集分析黃河流域西北地區歷年的農作物分布、植被變化、土壤、水文等生態本底數據,建立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重點解決種質資源從哪來、種質高標準繁育以及種子推廣數據跟蹤三大問題。目前平臺已完成收集的包含農作物、生態用種、中草藥等3萬余條種質資源信息錄入平臺,將為黃河流域種質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提供數字化、可視化的動態監測與管理。
不難看出,巴彥淖爾市正在依托“數字賦能的特色種業產業”,扎實做強“天賦河套”的地區農特品牌、穩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及高質量發展。這與蒙草生態運用“特色種質資源”+“小草數字技術”可持續精準修復各類型生態環境的模式異曲同工。隨著當前中央號召各地積極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農作物品種,發展種業被賦予了從源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意義。不難看出,蒙草生態此類將種源+基地+產業,通過數字化、平臺化,從點到面、從面到鏈,打通從科研端到應用端的種業發展路徑,或將迎來新增長點,逐步形成“研有資金、產有訂單、賣有市場”的產業鏈條。(林向陽)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