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持續提升獼猴桃品牌價值,建立新標準培育新品種!
眼下正是獼猴桃銷售旺季,都江堰市獼猴桃因為品質、品牌的逐年提升,在市場上反響強烈,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都江堰獼猴桃”受追捧的原因,離不開一系列的精耕細作,都江堰人把“小果子”做出了“大文章”。都江堰市獼猴桃種植面積達10.3萬畝,從種植到生產、分選、貯藏、銷售等環節,形成了以行業協會牽頭、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種植大戶一體化模式;從種植技術到產品包裝,均取得了知識產權保護;新引進5條價值上百萬分揀線,讓分揀實現標準化;引進新品種金實、瑞玉、瑞雄,逐步淘汰落后產能;逐步建立標準化體系,以地標品牌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智能化 提升區域公共品牌價值
9月22日,記者在天馬鎮駕虹社區天賜獼源有限公司海關備案包裝廠看到,碼得整整齊齊的一筐筐鮮摘獼猴桃正通過自動獼猴桃分揀線分揀。在這條流水線上,獼猴桃隨著傳輸帶的作業,猶如跳舞一般,會根據重量的不同自動跳入到自己所屬的籃筐內。從70克到130克,每個相同的重量設置了兩個出口,工人們只需放好籃筐,等到裝滿后自動換裝即可。
“只要設定好參數,獼猴桃就會自動‘歸位’到所屬的籃筐里?!笔蝎J猴桃協會會長晏志強指著分揀機控制器介紹,只見控制器上面設置了不同的重量級別,而這批次有多少果子上線,控制器都顯示得一清二楚。
據悉,自動分揀線每小時可分揀8噸獼猴桃,2020年,都江堰市引進了5條這樣的分揀線。用智能代替人工,不但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也加強了對產品品質的保護,為產業發展實現標準化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F場,一輛陜西牌照的大貨車正準備卸貨裝箱,每天從出口備案基地銷售或者入庫的獼猴桃約有30萬斤。近年來,都江堰獼猴桃走出了一條國際化路線,陸續建成海關備案基地16個、備案包裝廠3個,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具備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系列資質。今年,都江堰獼猴桃已經出口孟加拉國、俄羅斯。下一步,將開拓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市場。
作為都江堰市地標產品,“都江堰獼猴桃”成功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至此,也有了特定的品牌宣傳語:“嘗不盡的山水味道”“山水印記、自然歡喜”。記者看到,在獼猴桃的外包裝上,不僅印有品牌專利號和獨特山水Logo,更有“靈山孕育、源水滋養、聞道而長、匠心呵護”的完美詮釋。據悉,都江堰市獼猴桃種植技術和砧木技術獲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
新品種 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引進新品種,調整產業結構。早在2019年,都江堰市就已引進瑞玉、金實兩個品種。經過兩年試種和觀察,這兩個品種均適合在平壩和淺丘地帶生長。
在晏志強的帶領下,我們來到胥家產業園區。只見園區內紅心獼猴桃已全部收完,在集中成片的200畝果園內,枝條上還掛著累累果實,金實和瑞玉還未進入采摘期。金實品種,外表呈橢圓形,品相優美,果肉為黃色心型。而瑞玉品種,則如名字一樣,外表呈青色,果肉為綠色?,F場,中國科協都江堰獼猴桃科技小院的川農大專家正在檢測果子糖分,糖分是否達標是采摘唯一標準。
“目前,這兩個品種的抗病性能和豐產性能都較好,甜度更高,水分更充足。一個新品種的觀察期為3年,再經過一年的觀察期,就可以確定能否在都江堰大面積推廣。”晏志強介紹,新品種畝產4000斤是理想目標,只有不斷實現產品迭代,提高產品質量和產能,才能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產品迭代,是不是需要重新種植樹木,這將會有一個漫長的生長周期嗎?不會。晏志強指著金實果樹介紹,目前都江堰獼猴桃已實現了高樁換節嫁接技術,嫁接的枝條當年就可實現快速上架,形成第二年結果母枝。獼猴桃在自然條件下,主要是靠昆蟲傳粉,在勞力資源較充足和管理精細的果園里,人工輔助授粉也是重要的農業措施之一。大量的人工授粉實踐表明,授粉愈好,果實的種子愈多,果個愈大,品質亦佳。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