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供滬銷”助振興 東西合作結碩果
近日,只要走進上海市金山區供銷社合作社直屬便民公司“金供優選”門店,一批批來自云南的農副產品會瞬間映入眼簾,包括普洱茶、普洱咖啡、臘肉香腸、七彩花生、手工紅糖、墨江紫米等。這些產品往往上柜才沒多久,就被搶購一空,深受市民歡迎。
“同樣的金樹精品掛耳咖啡產品,我在網上查了其它購買渠道,需要79元/盒,但在這里只要51元/盒,而且味道非常好,品質也有保證,所以又選擇過來購買。”市民吳先生介紹說。
吳先生所說的咖啡,其實是由云南省普洱市供銷社牽頭,通過專門的物流通道才送到金山沒幾天的產品之一。為了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供銷社的獨特優勢,近年來,金山區供銷合作社深化與云南普洱市的合作,兩地供銷社多次交流互動,探索由“輸血”向“造血”合作模式轉變。今年5月簽署了農產品產銷戰略合作協議,以消費幫扶形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消費幫扶一頭連著廣闊市場,一頭連著脫貧地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發力點,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在‘銷’上。”金山區供銷合作社主任朱建國表示。
為了做好“銷”的文章,金山區供銷合作社一方面在“數值”上發力,全力拓寬銷售渠道:1個品牌門店,326個基層便民店,同時還積極挖掘企事業單位團購市場,已有30多家單位成為潛在客戶,日銷售量超過10萬元。一方面在“顏值”上發力,在做好產品的接收、打包、配送、售后等服務的基礎上,從包裝上提升顏值氣質,彰顯云南農產品最大、最亮特色。協議簽訂并正式運作半個月不到,已銷售普洱的農副產品150萬元左右,成功幫助普洱農副產品入滬留金。
有了好的銷量,給了普洱供銷社這邊積極的信號,“供”與“銷”,對于供銷社來說原本就是“看家本領”,也是服務“三農”的“鮮明本色”。在普洱市供銷社的牽頭下,普洱優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普洱農產品匯集及產地供應鏈服務企業,承擔了將普洱優質農產品輸送到金山的職責。
普洱市瀾滄縣富邦鄉的劉纖梅,種植了4畝茶葉。以前她的茶葉都只能通過集市進行散賣銷售,且因茶葉行情不穩定,存在滯銷問題。在普洱優品公司的對接下,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她種植的茶葉被加工成精品普洱茶,如今,乘著兩地供銷合作交流的“東風”,進入到上海市場,以前每畝茶葉的收入大概是1500元左右,現在增長每畝至少3000元,這讓她以及周邊的茶農更加充滿信心。
為確保把普洱的優質農產品供到上海,普洱優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堅持品質導向,強化農產品從田間到成品全程監管,提升產品標準化和規模化水平,并統籌、擴大在全國各地的分倉、冷鏈運輸等物流資源,提高物流運輸能力和訂單服務能力。
“與金山區供銷合作社架起的合作橋梁,有力提高了普洱農產品的附加值,不僅讓普洱農民增加了收入,也使得普洱的農產品提升了知名度。”普洱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副主任羅瀟介紹。
據悉,下一步,兩地供銷社將在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品牌推廣、市場營銷、產業推動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為普洱農特產品打開更為廣闊的市場。金山區供銷社則將在“銷”上進一步發力,探索開設“百縣百品”直營店,強化市民對普洱農產品的認知度和感知度,推動普洱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在助力鄉村振興的路上走出供銷社的獨特路徑,展現出供銷社的積極作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