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產品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行走在三秦大地,不經意間就會和地理標志產品擦肩而過。它們或是早已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之中,或是成為區域特色產品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人和食客。宜君核桃、黃龍蜂蜜、臨潼石榴、大荔冬棗、黃陵翡翠梨等眾多地理標志產品從三秦走向世界,成為陜西的亮麗“名片”,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標志產品凸顯著區域特色,要打造地方、區域品牌,發展地理標志產品是一個不二的選擇。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更應該大力發展地理標志產品,在商標制度的保駕護航下,農業品牌將有力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省知識產權局相關人員介紹。據了解,地理標志商標注冊之后,相關產品價格往往能提高50%以上,是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法寶”。
宜君核桃 農民的“金疙瘩”
在宜君,有一棵千年核桃樹,靜靜地矗立在哭泉鎮塔莊村。這棵核桃“祖宗”樹不但是宜君核桃的根源,也見證了無數宜君果農種植核桃致富的故事。
秋天,行走在宜君大地,不時可看到郁郁蔥蔥的核桃林,猶如綠色長城,守護著這里的山山水水。核桃林中,鷗鷺時而翩翩起舞,時而引吭高歌,構成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妙畫卷。
雨過天晴,哭泉鎮塔莊村黨支部書記陳德財將剛采摘的核桃晾曬在自家的院子里,邊打理地上的核桃,邊向記者介紹:“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種植核桃,除了當零食吃,還是農民增收的好幫手。我們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從品種到技術都進行了更新。核桃品質好了,產量高了,效益也提升了。我新栽了30畝核桃,今年已經開始掛果。”
宜君核桃的良好品質源于自然環境的滋養。這里平均海拔1200米,晝夜溫差高達12攝氏度,氣候條件得天獨厚,造就了核桃獨有的品質。其特點是仁飽、油香,其中主要營養成分不飽和脂肪酸和鈣含量居中國核桃之首。
2013年,宜君核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宜君縣也被授予“中國核桃之鄉”稱號。2017年,該縣又成功注冊了“宜君核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為助推核桃產業提質增效,近年來宜君縣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鼓勵果農優化樹種,采取一園一品的種植模式。同時,宜君縣加快產業鏈拓展延伸,建成加工企業4家和核桃專業合作社30多家,開發出核桃乳、核桃露、核桃油膠囊、有機核桃干果等系列產品,形成全產業推進、多業態發展的格局。
新模式、新技術使宜君核桃產業煥發出蓬勃的生機活力,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作為陜西省核桃主產大縣之一,目前宜君核桃種植面積43.3萬畝,總產量達1.6萬噸,產值2.76億元。核桃已經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臨潼石榴 帶來紅火日子
初春新葉紅嫩,入夏花紅似火,仲秋碩果累累,深冬鐵干虬枝——說的正是石榴。臨潼人喜愛石榴,廣種石榴,與石榴有著2000多年的不解情緣。石榴是由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進栽植的水果,見證過古絲綢之路的輝煌。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臨潼石榴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9月30日,臨潼的鄉野田園沐浴在綿綿秋雨中,成片的石榴愈顯生機勃勃。記者走進臨潼區驪山街道胡王村榴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石榴產業園,只見一顆顆碩大的紅石榴掛滿枝頭,昭示著又一個豐收季的到來。
“我們園區主要種植‘凈皮甜’‘驪山紅’等優質石榴品種。這些品種品質上乘,產量也非常可觀。”正在園中查看石榴長勢的園區負責人岳豐樂告訴記者,為提升石榴品質和市場效益,園區堅持標準化生態化種植,品牌化市場化營銷,種出了好果子,也賣上了好價錢。
近年來,臨潼區緊扣鄉村振興總體要求,不斷延伸石榴產業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成功培育石榴新品種100余種,建設高標準優質園區15個,形成了丹若爾、秦俑、紅石榴等3個深加工品牌和百福瑞、林彤等15個省市級知名鮮果品牌,成功發布“盛世御果·絲路飄香”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區石榴種植面積達到8萬余畝,年產優質石榴8萬噸,產值6.4億元。
藍田玉石 煥發蓬勃新活力
來到藍田,買一塊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藍田玉,帶走的不僅是一份特產,還是一種紀念。“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詩人李商隱用詩句為藍田玉譜寫下生動“贊歌”。
藍田有一位玉雕大師段阿林,每一塊不同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藍田玉原石,在段阿林的手里進行機械加工、人工雕琢打磨等工序后,變成一個個色澤通透、富有創意的玉器飾品。
“相對來說,顏色綠一點、透一點就是比較好的藍田玉了。我手上的這只墨綠色手鐲,幾乎沒有雜質,是藍田玉中的極品。”作為土生土長的藍田人,玉見阿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段阿林對藍田玉有著別樣的情感,在藍田玉加工、鑒定等方面也頗有見解。他說:“優秀的傳統技藝不能丟,要把它與現代技術相融合,提高加工水平。”
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資源,賦予了藍田玉絕佳的品質和千年美譽。
為進一步保護、開發和利用藍田玉種,2004年,國家相關部門批準對藍田玉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為打造藍田玉文化產業品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開辟了新途徑。
近年來,藍田縣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依托先進技術,對藍田玉進行適當開采、精細加工,形成多元發展的新格局。目前,藍田縣大大小小的玉器經營店遍地開花,其產品暢銷全國、遠銷歐美,帶動萬余人就業增收。
如今,藍田正積極探索新模式、打造新空間、創造新平臺,充分利用地理標志這塊“金字招牌”不斷做強藍田玉產業品牌,培育延伸產業鏈,讓傳統技藝在創新中持續煥發活力,推動玉產業蓬勃發展。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