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打”盡農產品 青海農產品抱團“網上沖浪”
在青海省海東市海東工業園湟水河畔,有個展示中心,展示了青海很多頗具特色的很多農林牧產品,如牛肉、乳制品、老酸奶、青稞酒等,這便是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
10月14日, “協同發展向西望 續寫絲路新篇章”網絡主題采訪走進這里,看青海農牧林產品如何“抱團”發展。
特色展館區
該交易中心東臨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西眺青海保稅物流商務區,屬于青海省東部門戶地標。
記者看到,整個中心設有電子交易大廳、物聯網監測中心、鑒真溯源防偽中心、超算中心、BI銷售大數據曲面屏、特色展館區及網紅直播區等七大區域,可以滿足商務辦公、商品展銷、技能培訓等多種需求。
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楊慶慶介紹,將全省農林牧產品集中展示,并“抱團”發展,旨在解決當地農林牧產品存在銷售難、物流貴兩大痛點。
為了“抱團”發展,中心運營者在微信平臺建立了專門的銷售商城,企業可以免費入駐,楊慶慶介紹,企業產品入駐商城是免費的,他們還會提供產品包裝設計、推廣等。
農牧林產品“抱團”發展,要取得消費者的信任,首先質量得過關,為此,中心建設了專門的AI鑒真溯源中心,讓每一件商品都有碼可查,讓大家放心購買。
要“沖浪”,還得與時俱進,中心還設立了專門的網上直播間,網絡主播們在這里便可直播銷售產品。
楊慶慶介紹,過去一些小企業進行網絡銷售,可能會因為規模小等諸多原因,物流費較貴,但中心產品“抱團”發展,銷量高了以后,讓原來的物流貴這一痛點也得到了解決。
未來,他們還計劃利用中心臨近機場的有利位置,為游客提供一站式購物的服務,擴大當地綠色、有機、高品、安全的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持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BI電商銷售數據大屏
2020年7月中心試運營后,目前已與浙商會簽訂5億元的《定向“消費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將青海的特色農林牧產品推介到江浙等“長三角”地區,持續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與京東物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搭上京東物流的快車,有效助推青海省和海東市特色資源和名優農產品走出去、增效益、創品牌,帶動青海當地群眾增收致富,使藏區產品走向東部,促進農牧民穩定增收致富。
目前,交易中心已重點吸引、集聚青海省內名優企業,如平安驛、水井巷、小西牛、江河源、可可西里、大宋農業、新丁香糧油等近1800余家企業簽約入駐,平臺推出青海牦牛肉、藏系羊肉、冬蟲夏草、枸杞、藜麥、天佑德青稞酒、青繡等青海本土農林牧商品達14000件,其中:特色名優商品2230件,規模企業1385家,已設立西部優選自營店、扶貧832平臺、淘寶店鋪、供銷e家、大宗商品采購等6個交易平臺。
今年4月中心正式運營后,目前已實現平臺大宗交易銷售792萬余元,西部優選直銷1673057.83元,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899795元,銷售破千萬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