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山海間,橘農日子紅
寒露過后,浙東氣溫日漸下降,寧波市象山縣金高椅村橘農陳志岳帶著幫工天天泡在“紅美人”柑橘大棚里,修剪、疏果、追肥、控水、吊枝,忙得不亦樂乎。沉甸甸的果實掛滿枝頭,今年11月中旬就可采摘上市。
57歲的陳志岳以前是漁民,十幾年前退出捕撈業,回村種起了“紅美人”柑橘,目前種植面積110畝,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陳志岳剛創業時,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紅美人”柑橘是嬌貴的水果樹種,既怕寒冬又怕烈日,地處沿海的象山縣多臺風,需要搭建鋼制大棚。錢從哪兒來?他聽說中國建設銀行寧波市分行推出了普惠金融特色產品“甬橘貸”,就申請了30萬元小額貸款,用于搭建“紅美人”柑橘種植金屬大棚。不懂種植竅門,他就主動向當地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請教,掌握了栽培、修剪、嫁接、管理等技術。經過不斷摸索實踐,如今他種植的“紅美人”柑橘最高畝產值可達10萬元,比種植普通柑橘翻了10倍以上。
2001年,中國第一棵“紅美人”柑橘在象山縣選育試種。經過近20年發展,如今象山全縣栽培面積達3.5萬畝,總產值突破3.5億元,成為象山第一大水果產業。
定塘鎮是象山“紅美人”的主產鎮之一,也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和省級柑橘特色農業強鎮。離靈巖山不遠,就是“紅美人”種植大戶毛楊陽的8個種植大棚。今年5月,正值“紅美人”柑橘開花期,毛楊陽貸到200萬元,趕制了大棚。今年他種了300多畝,雇了十幾個幫工照料大棚。“今年我們農場的‘紅美人’產值可達五六百萬元。”他樂呵呵地說。上市前,毛楊陽還要細心叮囑幫工們不準打藥。他說:“采摘的果子還要做農殘檢測,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為實現柑橘產業綠色發展,定塘鎮建立了全國首個“紅美人”柑橘規模化種植基地,與浙江大學探索推廣全省首個柑橘肥料研發生產、測土配方、按需定制“加肥站”服務形態,實施腐爛柑橘、枝條全周期利用模式,做到柑橘全周期利用,并建成浙江首批村級農產品檢測室4家。截至目前,全鎮推廣測土配方1.2萬畝,有機肥推廣施用8000畝,綠色防控技術應用5000畝,各項生態項目轉化率均在75%以上。
曉塘鄉也是遠近知名的柑橘之鄉。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種植柑橘至今,該鄉已形成1.3萬畝的柑橘種植規模,其中“紅美人”種植面積約5500畝。曉塘鄉有關負責人說:“普通農戶種個兩三畝‘紅美人’十分普遍,年收入約20萬元,在家門口就能致富。”
橘生山海間,橘農日子紅。象山縣地處北緯30度,三面臨海,日照豐富,雨量充沛,適宜柑橘生長,皮薄、肉嫩、汁多的“紅美人”,在眾多柑橘品種中獨樹一幟。今年,象山全縣柑橘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其中“紅美人”超過3萬畝,預計產量達3000萬斤,帶動了眾多橘農致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