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奮力譜寫鄉村振興協奏曲
農高會渭南展廳
“渭科12”玉米
10月22日至26日,第28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楊凌示范區舉行。
位于農高會D館的渭南展區,以科技藍和希望綠為主色調,大門造型酷似破土而出的嫩芽,透過聲光電,在極具創意的3D互動霧幕映襯下,我市各縣(市、區)首位產業農產品仙氣十足。超大的高清LED地屏獨占C位,大家瞬間被腳下這大氣磅礴的宣傳片吸引,玻璃幕墻全彩透明顯示冰屏更是作為超大幅廣告牌閃耀農高會,任誰看了都會贊嘆一句科技感爆棚。
據了解,本屆農高會上,我市作為首屆主題市參展參會,展位面積460平方米,展覽展示突出大會主題“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采取“實體農高會+云上農高會”線下線上融合的形式,突出展示我市各縣(市、區)特色產業、種業新優品種、精深加工農產品,以縣(市、區)為單位組建11個分團參展,以現代農業產業園、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主體,構筑“3+X”特色品牌農產品、農產品加工產業、小麥新品種等,集中展示鄉村振興的新成果、新成就。
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的當下,舉辦“云”上展會新模式,無疑是今年這場“農科盛宴”的最大亮點之一。“這是咱們渭南的云上展廳。”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曉鋒邊說邊拿起手機,“由于各種原因不能來到農高會現場的觀眾,大家可以打開楊凌農高會官網或是下載手機APP,里面有3D展廳、云上展廳、云上洽談、云上會議等內容,足不出戶,大家在家里也可以看展會、逛展會,暢享農高會上帶來的新思想、新技術。”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10月23日,來自寶雞市陳倉區虢鎮的果農肖發科與幾位好友走進渭南展區,臨渭葡萄、華州蔬菜、華陰柿子、潼關軟籽石榴、大荔冬棗、澄城櫻桃、合陽紅提、蒲城酥梨、富平柿餅、白水蘋果、渭南經開區酵素等來自我市11個縣(市、區)的首位產業農產品展現在肖發科及朋友眼前。
在眾多的產品中,肖發科被展柜上果面橙紅、外觀艷麗迷人的華陰甜柿所吸引。經過一番攀談、嘗鮮之后,肖發科向工作人員要了聯系方式。“這種柿子清甜脆口,一點也不澀,我準備去實地看看,希望能把這好果子引進到我們寶雞。”肖發科說。
肖發科手中的甜柿正是華陰市首位發展產業,于2013年開始引進推廣,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3萬余畝,年產量1.5萬余噸,暢銷國內多個省市,并出口俄羅斯、泰國、越南等多個國家,年銷售額達8000余萬元。目前,華陰甜柿已成為華陰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先后參加蘇陜協作、陜閩合作等多次產品宣傳推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更是成為農業增效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錢袋子”。
與甜柿一樣引人矚目的還有全產業鏈產值達115億元的白水蘋果、產值達102億元的大荔冬棗、80億元的富平奶山羊、60億元的臨渭葡萄、55.8億元的合陽紅提、51億元的蒲城酥梨……論產業發展,11個縣(市、區)從來都是齊頭并進。
近年來,我市緊盯找準做強首位產業,發揮特色現代農業在全省的領先優勢,大力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園區化、標準化、品牌化進程,富平、蒲城奶山羊產業集群規模逐步壯大,白水蘋果、大荔冬棗、澄城櫻桃等水果區域公用品牌美譽度不斷提升。截至7月底,全市瓜菜種植面積126.4萬畝、產量250.4萬噸,其中設施瓜菜67.1萬畝、產量171.9萬噸,高品質瓜菜面積、產量分別占到53.1%、68.7%,占比不斷攀升。生豬存欄194萬頭,出欄143萬頭,同比增長19.6%、21.2%。水產養殖面積8.9萬畝,產量2.8萬噸,同比增長12.5%。我市已成為陜西名副其實的“米袋子”“果盤子”“菜籃子”“肉案子”“奶瓶子”。
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的首要責任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直接關系產業安全和糧食安全。“你這個餃子粉跟平常那些面粉有啥區別?”來參觀楊凌農高會的觀眾張益民抓了把渭南展臺前擺放的渭麥9號,湊近聞了聞,好奇地問,“在我的印象里,面粉都差不多。”
“這是我們今年主推的小麥新品種渭麥9號、渭麥10號,都是咱市農科院研發的,特別適合渭北旱地種植,即使是干旱年份,土地也不會絕收。渭麥9號前不久剛剛通過國審,這個品種已經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達到優質小麥各項品質指標要求,比您平時食用的粉質更細膩,蒸煮性極佳,口感也更好。”張曉鋒驕傲地說,目前,“渭麥9號”已在蒲城、澄城、合陽、白水4縣建立示范點5個共計1450畝,輻射帶動1萬畝以上,在咸陽永壽、武功等縣累計推廣5000余畝;在省內外的寶雞、咸陽、銅川及山西省晉南、河南省、甘肅天水及河北滄州等地均有種植,配套“一優二改雙控”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平均畝產增收15%,節本增效180余元。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依托“農科院+”平臺,加大與種子、農技部門和種糧大戶合作,進行技術集成與示范。2021年全市夏糧收獲435萬畝,總產129萬噸,夏糧種植面積總產量、總產增幅及高產創建勇奪全省4項第一。其中,富平縣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噸半田”畝產764.46公斤,創陜西省高產示范田單產新紀錄,為穩定糧食生產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陜西糧食看關中,關中糧食看渭南,作為產糧大市,渭南的兩項技術功不可沒。現在向您展示的是小麥寬幅溝播3335配套集成技術和玉米增密度5335配套集成技術……”小麥、玉米集成技術演示區,市農業農村局段玉正在向來往的觀眾講解。演示沙盤內種植有鮮活的麥苗和玉米苗,植保飛機、各類的農機模型以及依次標注的一整套操作技術流程,讓人一目了然。
“這兩項技術的使用,小麥畝均可以增產100斤,在我們市推廣面積為11萬畝,可使我市小麥產量增加0.58萬噸,玉米這個配套技術在我市推廣面積為90多萬畝,畝均可增產130斤左右,可使我市玉米產量增加5.9萬噸。”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賀紀平驕傲地說,這兩項技術均起源于渭南、發展于渭南、推廣于渭南,已經成為全省小麥、玉米高產的示范推廣技術。
“這兩套集成技術實現了大田密植高產機械化,它以可量化的方式,增強了操作性,也是渭南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具體舉措。”賀紀平如是說。
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除了各縣(市、區)首位產業農產品、新技術的展示外,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展示區前,不少參展觀眾駐足拍照、熱情詢問。面粉系列產品、羊奶系列產品、牡丹系列產品……連日來,在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展示區的展位前,大量商客、群眾駐足參觀,被這些進行過精深加工的產品所吸引,有的在細細品嘗,有的在了解制造工藝,有的在咨詢價格和洽談合作事項。
“羊奶粉、羊奶牙膏、羊奶香皂、羊奶餅干……頭一次見到這么全的羊奶系列產品,這種羊奶制成的餅干太好吃了,顧客肯定喜歡。”正在為公司甄選產品的王揚帆說,他們公司打算拓展一下產品渠道和寬度,尋找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他剛和展位負責人洽談,購買了一些樣品,準備回去開會研究采購相關事項。
精深加工產品備受歡迎的背后,是我市不斷凸顯的產品競爭優勢。產業越來越大,產值越來越高,產品品牌越來越響,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正在推動我市鄉村產業不斷轉型升級。目前,我市共有8家(包括韓城)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6家省級、111家市級,其中農產品加工企業130家,占總數的63%。今年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涉農產值177.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依托渭南經開區、大荔、合陽經開區、蒲城4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加快推進產地初加工業向農產品優勢產區集聚、向園區集中。大荔、澄城列入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示范縣創建試點,白水納入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澄城縣莊頭鎮已獲得農業農村部批準創建產業強鎮,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融合。
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及品牌打造,深度融合了一二三產業,創新發展了農產品產銷結構,為鄉村振興開辟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眼下,我市正在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產業發展生機勃勃,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一曲曲鄉村振興協奏曲正在上演。(渭南日報記者任曉彤 賈維文圖)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