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升地產豬肉品牌競爭力避免“肉賤”傷農
豬肉價格連創新低是今年“煞風景”的熱點,避免“肉賤”傷農的出路在于提升豬肉品牌價值和影響力。10月28日,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辦了2021上海地產優質豬肉品鑒評優和宣傳推介活動,希望通過活動提升地產豬肉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消費者了解并認同地產豬肉的品牌附加值。
此次評優活動采用專家評委、市民評委共同打分的形式進行。專家評委從豬肉的綜合品質、品牌認證及基地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測評,市民評委通過觀、品兩個環節打分,即通過觀察豬肉形色和品嘗豬肉風味打分,最終,綜合專家和市民評委的分值,評出上海地產優質豬肉金獎、銀獎、銅獎各1個,評出最受市民喜歡獎5個。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葉軍平(右)為獲得金獎的豬肉品牌頒獎
據了解,上海域內共有生豬規模化養殖場119家,其中種養結合家庭農場80家,域外26家,養殖品種主要為杜長大、托佩克等外來豬種,以及梅山、浦東白、等地方豬種。據統計,截至目前,上海生豬存欄量約80萬頭,經市境道口調入的豬肉及產品約55萬噸。隨著上海市新建豬場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上海地產生豬存、出欄量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截至10月26日14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1.25元/公斤,略高于成本線,但是,據農業農村部監測結果,生豬生產仍在慣性增長,價格下行周期還沒結束,要避免“肉賤”傷農,必須要解決生豬生產趨于穩定和豬肉價格連創新低的矛盾,而地產優質豬肉品鑒評優和宣傳推介活動是有效的抓手之一。
為了促進上海市地產豬肉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養殖企業站穩腳跟增添底氣,本次活動還設置了宣傳推介和產銷對接簽約儀式。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