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賦能激活縣域商業一池春水
近年來,陜西省武功縣以鄉村振興為統領,以電子商務為牽引,積極搶抓“互聯網+”“一帶一路”、推進西部大開形成新格局等機遇,著力強保障、夯基礎、抓增收、促消費,第三產業占比逐年提高,縣域商業體系加快構建,消費市場持續增長。特別是以電子商務為龍頭的商貿業持續壯大,2020年電商年銷售額突破46億元,對GDP貢獻率達到10%以上,有力促進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買西北·賣全國”模式成為全國縣域電商發展“八大模式”之一,縣域農產品電商排名全國第五、西部第一,2021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
“四輪驅動”強保障
一是高位推動優服務。從2013年就開始謀劃發展電子商務,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組長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電商服務中心,全面運作電商發展;創新建立了“一個領導包抓一個企業幫一把、一個部門辦好一件實事推一把、一個鎮辦培育一個產品添一把、一個村找出一個領路人帶一把”的“四個一”服務機制,形成了層層包抓、各級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政策拉動強支撐。印發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實施方案》,配套制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管理制度》《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驗收制度》《關于鼓勵和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和支持電商企業助推三個經濟發展補助資金管理使用辦法》等指導性文件,為縣域電商助力農村商業體系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三是資金撬動促孵化。縣財政每年設立1000萬元電商發展扶持基金,積極爭取2000萬元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資金,推動陜西首個“智慧縣域+普惠金融”螞蟻金服項目落地,為電商企業孵化提供資金保障。四是監管聯動保質量。強化品質管控,建設食品藥品檢測中心,做到農產品“觸網”必檢測。加強源頭治理,城鄉聯動打擊農村生產經營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建立獼猴桃追溯體系,通過二維碼可查詢到企業、質量檢驗報告等詳細信息,讓廣大消費者買得舒心,吃得放心。
“三網融合”夯基礎
一是打通交通網。充分發揮位于中國版圖中心區域優勢,爭資金、跑項目,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好”目標,健全完善縣域路網,先后實施了108、344國道和西寶中線、北線等重點交通項目,新建、擴建30多條市政道路,實施火車站提標改造工程,最大限度暢通內循環、提升外循環,夯實電商發展和商業體系建設路網基礎。二是完善物流網。突出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兩個重點,吸引“四通一達”等40多家物流公司在武功設立機構,規劃了15條物流配送線路,建成了8個鎮級電商綜合服務站和95個村級電商綜合服務點,快遞成本優勢明顯,電商服務對全縣183個行政村全覆蓋,村級配送率達到了100%,包裹寄送實現縣城、鎮村雙向半日達。鼓勵和支持涉農企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產地預冷、倉儲保鮮、冷藏運輸等基礎設施,引進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龍頭建設產地倉、供應倉,農產品出村進城能力不斷增強。三是搭建商業網。堅持把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作為編制鄉村振興規劃的重要內容,制定了《商業網點布局規劃》《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持續優化縣域商業布局。先后引進了大潤發、楊凌興良友等大型商貿企業,培育聚家、好又多等本地連鎖商貿品牌4個,建成縣城綜合性商超3個、農產品專業市場1個,改造提升鄉鎮商貿中心和農村網點76個,加速構建貫通聯動的三級商業體系。
“五個一批”促增收
一是包裝一批農特產品。把數字作為“新農資”,堅持用電商消費“大數據”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按需種養、定制生產,大力發展“3+X”富民產業;實施“武功優鮮”產品生產加工項目,建成了有機草莓和無公害蔬菜種植,泰和烏雞養殖等基地。全面挖掘地域特色,改進提升傳統工藝,推動發展鍋盔、麻花、石磨面粉、手織布、刺繡等本土產品深度觸網,倒逼傳統產業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發展。二是打造一批拳頭品牌。通過專題推介、縣長代言等方式,精心培育“武功小子”獼猴桃等區域公用品牌,申報武功小麥地理標志品牌。積極打造本土特色品牌培育,倪家”鍋盔、普集燒雞、蘇繪和馨繡手工藝品、“米豆兒”大瓜子、西域美農等多個品牌享譽省內外,有效提升了農副特產品的附加值。三是培訓一批電商人才。實施免培訓費、食宿費和補貼車費的“兩免一補”電商培訓工程,先后與阿里巴巴、共青團中央、陜西省電商協會建成淘寶大學武功培訓基地、全國青年電商培訓基地、陜西省電商培訓基地,與共青團陜西省委發起了電商人才培養計劃,強化人才培訓,累計開展線上線下培訓91期,受眾18.66萬人次。四是吸納一批群眾就業。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引進、扶持西域美農、鮮生云倉等各類電商企業、快遞企業410家以及陜果集團、綠益隆、金紅葉、金沙河、龍門食品等一大批上下游生產、種植企業落戶發展,安置10.5萬多名群眾就近就業。五是發展一批微商旺鋪。嚴格落實辦公場所、注冊登記、傳遞貨源信息及上傳產品、免費培訓人員、上網的“五免”扶持政策,一個網店從孵化到營業僅需10天時間,培育個體網店1200余個、微商3200余人、孵化出一批直播網紅和農民主播,父子店、夫妻店、姐妹店等網絡小店遍地開花。
“三大賦能”活消費
一是“政策+”賦能消費生態。落實購置電腦和訂單打印機、接通網線、提供物流貨架、幫助策劃包裝農產品、裝修網上店面、代辦營業證照、上傳產品照片、提供網店貨源、代為發貨“十個免費”服務政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農村“夫妻老婆店”“物流合伙人”“郵政驛站”等,疊加“商業+生活服務”等功能,努力構建鄉村15分鐘“購物圈”。二是“服務+”轉變消費方式。利用專題培訓、資金獎勵等方式,培育了一批鄉村小店“金牌店小二”,幫助村民尤其是留守老人代購家具、大件電器等商品;通過家門口代銷、農村快遞推動農特產品“上行”。三是“活動+”激發消費潛能。到鎮村舉辦“國家扶貧日”“農民豐收節”“產品推介會”等消費下鄉進村活動,將好產品送到田間村頭,讓工業品、手工品“下行”,推動農村消費升級。利用淘菜菜、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多個社區線上平臺,鎮村收集、縣城銷售,推動農副產品消費縣內暢銷,讓縣域消費活起來、火起來。(陜西省武功縣人民政府縣長 姚俊峰)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