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說好品牌故事 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近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2021年江蘇農業品牌目錄名單》,宜興市共有9個品牌躋身目錄名單,其中區域公用品牌2個,分別是宜興紅和宜興大閘蟹;產品品牌7個,分別是陶都水芹、乾紅早春茶、嵐峰茶葉、九香翠芽、盛道茶葉、隆元大米和宜皇大米。
宜興市具有“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地貌格局,發展品牌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但長期以來,各地農產品結構單一、規模較小以及綜合競爭力不強,嚴重制約品牌強農事業的發展。前些年,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大片耕地被拋荒的情況。如今,宜興市農村可以用“一土難求”來形容,許多創業人士回鄉務農,在希望的田野上編織錦繡夢想,廣袤土地的大變樣,得益于宜興市大踏步推進強農惠農布好局。
宜興市農業農村局學史力行辦實事,根據各農業產業區不同的特點,科學制定了發展現代農業的規劃,明確太湖瀆區重點發展花卉苗木、經濟林果和有機蔬菜等高效環保型產業;宜南山區重點發展茶葉和果品等資源利用型產業;平原圩區重點發展精品糧油和生態養殖等安全高效型產業。各地以提高農業效益和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積極培育經營主體,全力推進產業融合,先后培育起9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讓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不斷豐實。
宜興市擁有48公里太湖湖岸線,沿太湖三公里范圍,本地人稱之為“瀆邊”,隨著這些年太湖水質保護力度加大,大力進行畜禽整治、退漁還湖以及控源截污,農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打破,沒變的是瀆區農田“夜潮地”特質。
宜興市推進休耕輪作制度,保護精品蔬菜生產的黃金寶地,如今休耕輪作面積1萬多畝,涵養的土地成為發展高效農業的資本,周鐵和萬石等地成功躋身市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宜南山區適合茶葉生長,堅持走良種當家之路,宜興紅(茶)入選首批“江蘇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目前,宜興全市高效農業面積近6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近50%。
圍繞產業、市場和科技,講好品牌故事,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是不斷推進宜興市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任務。9月2日,在無錫市農業農村局舉行的第二屆“無錫市十大農產品品牌”評選活動中,宜興共有7個品牌參加決賽,其中,宜興大閘蟹、乾紅·早春茶、丹凝茶葉、陶都國蘭蘭花獲評“無錫市十大農產品品牌”,泥蛙大米、湖父楊梅和九香紅茶獲單項示范獎。(文 宜軒)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