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淳:打造讓農民滿意的現代農業典范園區
11月15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公示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建設名單,作為螃蟹全產業鏈典型縣,江蘇省高淳區成功上榜。今年高淳區螃蟹養殖面積達21.2萬畝,總產量預計可達1800萬公斤其中,高淳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產出的螃蟹每只規格較往年平均增加10—15克,價格高于同期10%—15%,實現了產量、價格雙提升,市場占有率和美譽度更持續提升。
高淳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于2018年入圍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創建,2019年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并成功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20年12月正式通過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考核認定,成為全國首個以螃蟹養殖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園區。
規?;B殖確保螃蟹高規格品質,豐產增收讓農民開心
螃蟹要想賣出好價格,品質是關鍵。“三母四公”是衡量大閘蟹是否屬于“高規格”重要標準之一?!敖衲晡覀儓@區幾乎找不到‘三母四公’以下的螃蟹?!蹦暇┦懈叽緟^農業農村局局長、高淳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黨組書記王嚴濤說道。預計今年螃蟹畝均產量280斤左右,畝均總產值達到20000元,同比分別提升50%和55%,規模養殖效益明顯。
強化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經營模式。完成規?;恋亓鬓D。園區通過細致工作,將磚墻鎮10796農戶土地流轉到14個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再統一入股到江蘇青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現了園內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蓋。推進規?;O施改造。核心區主要道路基本實現黑色化,進排水渠道、橋、涵、閘、泵配套齊全,電網改造基本到位,水質監測、微孔增氧等現代漁業設施得到普遍應用,極大提升了科技賦能水平和生產效率。實行規模化生產管理。核心區以500畝為一工區面向市場招租,全面推廣種草養殖綠色生產方式與技術,有力地推進了經營模式改變,吸引了江蘇省淡水研究所、江蘇長壽集團南山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綠百多生物開發公司等26家農業企業入駐園區。全面推行“十個統一”服務機制(即統一生態改造、招標經營、養殖模式、技術培訓、種苗繁育、餌料供應、漁藥配送、質量標準、品控溯源、品牌營銷),特別是統一餌料、漁藥配送,為園區企業節省了養殖成本,也為提供服務市場主體自身獲得了增值效益。
在距離村落較遠的區域,強化以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體的經營模式。積極探索“共避風險、共享品牌、共同富裕、共謀發展”的農民合作之路,該區域內現擁有專業合作社247家,平均經營面積125畝,家庭農場158家,平均經營面積58畝,合作社農戶入合率達到100%。以帥豐水產良種專業合作社、水源蝦蟹苗種專業合作社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了種苗繁育基地、社員培訓基地、深加工基地、螃蟹暫養基地等場所,創建高效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眾多合作社中,還孕育了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合作聯社“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目前擁有社員3218個,基地養殖面積13.68萬畝,帶動南京、無錫等長三角地區水產養殖戶2982戶,農產品經紀人216名,成為江蘇第一家市域水產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
打造帶農緊密的示范園區,共同富裕讓農民安心
該園區緊扣“興農、姓農、務農、強農”宗旨,將產業發展的落腳點放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緊密聯農帶農,實現共同富裕。
推行“N→14→1”土地流轉。園區所在的磚墻鎮將10796戶農戶土地流轉到14個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再統一入股到江蘇青松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農戶+合作社+公司”,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合作社農戶入社率達到100%。
推行“2個1000+500”分紅機制。以永勝圩生態養殖示范區為試點,全面推廣“土地租金、分紅股金‘2個1000元’再加村集體每畝每年分紅500元”模式,帶動農民和村集體長久穩定增收。2020年、2021年,農戶每年從統一流轉的2.1萬畝土地獲得收益4200萬元、村集體每年獲得收益1050萬元。
推行“固定+季節性”用工模式。園內現有固定“農民藍領工人”500名左右,用工工期為10個月左右,平均收入4-6萬元/年;季節性用工約500名,用工工期為4個月左右,平均收入2-3萬元/年,大大增加了園內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同時該園區成立勞務公司,統一提供基礎勞動力服務,不斷拓展公共服務崗位,靈活機動發布勞務信息,帶動更多農戶共避風險、共享品牌、共同發展。
推行“鄉土專家+富民項目”示范模式。積極發揮“評選一人、帶動一批、致富一片”示范作用,培育各類“鄉土專家”20多名,落實“專家領辦富民項目”26個,直接帶動農戶5000多戶,促進增收3000多萬元,園區養殖戶代表邢青松被評為2021年全國“十佳農民”。園區已累計吸納就業人員42700人、其中返鄉創業人201人,預計今年可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萬元,高出全區平均水平31.82%。
生態養殖打造友好環境,綠色園區讓農民舒心
在養殖生產中,高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牢牢守住生態優勢,堅持把綠色作為發展底色,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打造省內領先、全國一流的水產健康養殖樣板。實施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努力爭創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新建高標準尾水凈化示范區6000畝,實現了養殖尾水“渠—塘—表”三級溝系自然凈化,養殖尾水實現達標排放循環利用;開展池塘生態化改造,2021年新實施4個池塘生態化改造項目,面積3130畝;集中開展螃蟹看管房及周邊環境整治,突出“整、禁、清”,對所有溝汊全部禁養,采取生態木樁護坡、種植挺水植物等方式,提升溝汊生態凈化功能,累計整治螃蟹看管房2000多棟、溝汊生態治理70多公里。
打造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建設樣板。結合水鄉文化和養殖生產,堅持園區建設與村莊建設、生態宜居統籌謀劃、同步推進,將美麗經濟與美麗鄉村相結合,堅持“新村圍繞產業建,產業圍繞新村轉”,以新村帶動產業培育,以產業支撐新村發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地就業,讓農業產業鏈最大限度留在農村,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生產生活協調發展,園鎮村協同發展,園區創建以來已新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139個。
打造內涵豐富、綠色融合的休閑農業發展樣板。加快推動螃蟹產業與全域旅游融合互動發展,讓固城湖螃蟹這一地方特色“名片”成為助推高淳全域旅游發展的“引擎”。已連續成功舉辦21屆固城湖螃蟹節,“中國高淳固城湖螃蟹節”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示范性漁業文化節慶”。園區內重點支持以漁家水產風味、荷蟹特色風趣為主線的圩區農家樂,建設了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民宿和康養基地,建成了建筑面積達2268平方米固城湖中華絨螯蟹博物館和1200平方米的農業園展示中心,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線路,促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2021年園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營業收入達4.5億元。(梅有棟 單成志)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