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崇明大米”和“崇明水仙”穿上“保護衣”滬首單地理標志保險落地崇明
在近日召開的上海市推進地理標志運用工作會議上,上海首單地理標志保險在崇明正式落地,“崇明大米”和“崇明水仙”地理標志商標穿上了“保護衣”。太平洋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崇明公司與“崇明大米”和“崇明水仙”商標權利人分別進行全市首單地理標志保險簽約。
本次會議的主題為“打造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助力上海都市農業發展”,是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出臺后,上海召開的首個全市性知識產權專項工作會議,也是上海知識產權系統召開的首次地理標志專題工作會議。
會上,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和崇明區區長繆京共同為崇明現代農業園區商標品牌指導站揭牌。會議發布了《上海市地理標志運用發展新路徑研究》報告。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崇明支行與上海崇明現代農業園區開發公司簽署地理標志園區綜合授信協議。
芮文彪指出,2019年以來,全市知識產權系統落實機構改革要求,全面履行專利、商標、原產地地理標志綜合管理職能,切實加強地理標志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培育促進和監管保護工作,地理標志工作協同推進力度不斷加大,綜合運用能效持續提升,保護體系日益健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深入推進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著力深挖潛力,更多更好培育地理標志;著力增強活力,提升地理標志運用效益;著力形成合力,優化地理標志保護環境,切實發揮知識產權助力農業轉型、產業集聚和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
繆京指出,地理標志作為農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弘揚地域傳統文化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崇明全區有8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1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崇明現代農業園區是上海首個地理標志類市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下一步將繼續完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和管理服務能力,推動“崇明苦草”“崇明藏紅花”“崇明甜蘆粟”等特色農產品開展地理標志申報,以知識產權的力量助力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取得新進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成效。
崇明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嘉定區馬陸鎮、浦東新區農協會、上海練塘葉綠茭白有限公司等四家單位分別圍繞各自地理標志特色工作開展經驗交流。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