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字落地 綠色崛起 ——山西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開啟發展新局面
大同云州區黃花菜加工車間。
近年來,山西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界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開展了“選優品、認圳品”工作,已有42家企業77個產品10個農產品基地首次獲得供深圳市場的資格,打通了綠色優質農產品直通深圳的渠道;二是成立了山西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省級農業地方標準160項,推動全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工作邁入規范化軌道;三是省級獎補資金持續增加,省級財政于2018年列支1900萬元用于省級“三品”獎補資金,2019年達到2000萬元,2021年再次獲得2250萬元,極大提升了全省創建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全省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發展迎來高潮。
山西省大力實施“特”“優”農產品發展戰略以來,狠抓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堅持“管源頭、管過程、管產品、管標準、管能力、管本質”,充分發揮綠色優質農產品在“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品牌價值,完善監管追溯,深入推動農產品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規模化,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該省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水平和推動農產品高質量綠色發展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納入考核列入預算
2017年起,山西省委省政府把綠色品牌創建和農業標準化建設納入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考核指標;2018年,在財政經費連年消減的情況下,山西省將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列入省級財政預算。
由此,山西省在政策環境上厚植了綠色發展理念,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山西綠色農產品產業呈現出政府支持、社會關注、企業參與的良好發展態勢。
忻州市從2010年開始市級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證企業進行以獎代補,還將抓好“三品一標”認證列入市委市政府印發的《加快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六大產業集群發展的建議》主要內容,岢嵐縣人民政府獲批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紅蕓豆)標準化生產基地”,繁峙、代縣和神池縣3縣人民政府獲得“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稱號。今年,五寨和偏關縣人民政府申報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靜樂縣人民政府申報“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定襄縣申報創建“定襄縣滹沱河生態濕地綠色食品(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
到“十三五”末,全省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有效產品達到5452個、企業3019家、面積1577萬畝、養殖規模2817萬頭(只),分別是“十二五”末的3.3倍、4.1倍、2.2倍和6.5倍,有效產品數年均增長27%,遠超農業農村部6%的增幅要求。
2020年山西省綠色食品認證數量排名全國第7,比“十二五”末前進20位;有機農產品排全國14位,比“十二五”末前進4位。山西省還培育了47家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試點單位,列全國第七。
202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與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全方位推進戰略合作,把打造山西綠色優質農產品“圳品”品牌作為重要合作方向和工作重點。
隨后,山西省創新性地開展了供應深圳農產品基地認定工作,出臺了《山西供應深圳農產品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印發了《關于開展2020年山西供應深圳農產品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認定供深基地10個,為提升該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和國內外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基礎支撐。目前,全省共有42家企業77個產品獲得“圳品”稱號,產品包括水塔老陳醋、沁州黃小米、金沙灘羊肉、華建亞麻籽油、吉縣蘋果、忻州糯玉米等。
立足產地聚焦產品
良好的產地環境是農產品生產的先決條件和基本保證,2021年,為摸清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環境,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深入所有申報企業的生產基地進行質量把關,按照綠色有機農產品標準進行產地環境評價,全年共完成485家企業273萬畝生產基地環境評價,比2020年增加16%,比2016年增加443%,確保產地環境優良、基礎條件可控。
同時,全省上下嚴格全過程管理,選派綠色食品檢查員120多人次完成59家企業、有機檢查員85人次完成43家企業現場檢查指導,從種子(種苗)來源及處理、作物栽培、土壤管理及培肥、病蟲草害防治、收獲及采后處理、包裝儲運到企業廢棄物處理及環境保護措施、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和風險評估情況進行檢查,并審核確定山西水塔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等55家企業成為全省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示范單位。
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的產業聯合體模式和通過土地流轉建設自有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方式,實施統一地塊標準、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規程、統一配方施肥、統一訂單收購的“五統一”管理。嚴格執行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種植標準,制定了一整套科學規范的沁州黃谷子種植、管理、收購、加工標準體系,建設了谷子恒溫貯藏庫和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小米加工生產線,以及產品檢測中心,并采用二維碼信息化手段建立了食品追溯體系,對全過程跟蹤和質量管控,確保了產品生態、綠色、安全的卓越品質。
在推動標準化建設方面,山西省僅今年,就征集省級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申請216項,在初審基礎上組織專家論證后,向省市場監管局報送164項,已發布45項。認真復核《西北地區綠色食品春播谷子生產操作規程》等5個部級技術規程的標準文本及輔助材料,圓滿完成首次承擔的部級標準研制工作。為全省綠色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該省還以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證審查和監管能力、推動企業合規生產和內部有效監督為目標,強化了體系隊伍能力建設。從管源頭、管過程、管產品到管標準、管能力、管本質,山西省建立起了護航綠色發展的好機制,打開了綠色農業快速上升的通道。
品牌驅動信用引領
品牌是“特”“優”農業的未來,是綠色農業的高地。基于這樣的認識,山西始終高度重視品牌培育工作,以提升品牌價值為主要抓手之一,激勵企業發展高質量綠色農業的動力。
為此,山西省依托區位優勢,通過“北上”“東進”“南下”策略,大力實施了“農產品走出去、大企業引進來”戰略,聚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公共品牌和“山西小米”“大同黃花”“吉縣蘋果”等區域品牌,強力建設國家和省級示范基地,通過加強市場對接、促進交流合作等方式,多渠道整合品牌資源,強力塑造了山西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形象,助力全省特色農產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高端市場,帶動了山西農產品高質量綠色發展再上新臺階。
與此同時,該省還大力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通過提高生產經營者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來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和提振消費者信心,為提升品牌價值提供背書。
山西堯田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以“原漿醋”為龍頭產品的“種植—養殖—深加工”循環經濟深加工生產企業,在參與“圳品”認證的市場訓練中,該企業的堯田九谷原漿醋從賣調味品轉型升級為賣健康生活的保健品。
大同市華建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在亞麻籽種植、精選與加工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管理體系運作,全面推行現代化、標準化、生態化管理。目前,華建亞麻籽油在華北地區已家喻戶曉,產品銷售范圍已至全國24個省市、60多個地區。
由此,在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的驅動下,山西農業綠色乘勢而上開啟了發展新局面。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