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工程”賦能貴州農業現代化
12月10日,岑鞏縣民豐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忙著備貨。“去年,8萬斤思州柚首次走出國門,今年又接到了來自俄羅斯的新訂單,第一批60萬斤!我們的柚子品質年年都有提升,今年建了300畝示范基地,在綠色生產技術上尋求突破。”合作社負責人劉壽軍說。
岑鞏縣以龍江河思州柚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為引領,在全縣推廣種植“國家地理標志性保護產品”思州柚4萬畝,年產果3.5萬噸,為當地群眾帶來長效增收。
綠色,已成為貴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旋律。目前,全省共有綠色食品企業275家,累計認證綠色食品40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51個;全省86個農產品質檢機構通過“雙認證”占比79.3%,平均認證參數達110項。今年以來,貴州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賦能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提升整體經濟效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撐。
“集成示范”推動農業科技綠色轉型
入冬以來,氣溫漸低,但在黃平縣舊州鎮,群眾冬種的熱情不減,采收完近萬畝稻谷后,又馬不停蹄地進行土地翻犁,迎接即將到來的早熟馬鈴薯播種旺季。
“為加強秋冬高質高效種植,我們縣今年啟動了馬鈴薯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推廣項目和馬鈴薯單產提升行動項目,共示范實施6000畝,帶動全縣6萬畝馬鈴薯發展。”縣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白文華說,技術項目的運用對于冬種至關重要。
在貴州,良好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農業產業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年,“貴州喀斯特山區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宜居村鎮技術創新”重點專項。其中,以茶為對象,將開發探索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體系。
“在茶樹病蟲害防治方面,集成‘冬季礦物清園+以采代防控+科學用藥’等技術,構建形成適應望謨茶園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目前正值茶園冬管關鍵階段,貴州大學茶學院茶樹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成員牛素貞等人前往望謨縣開展技術服務。
堅持創新引領,農業科技綠色轉型。
貴州黔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研發出高效低容量農用噴頭及組件,可實現畝減少農藥用量40%以上,省水50%以上,減少用工50%以上;今年4月開始實施的“辣椒病蟲害智能防控App的研究與示范”,實現了辣椒病蟲害的智能識別、精準計數和遠程監測預警……
圍繞主導產業,貴州農業基地技術集成創新和示范推廣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十三五”期間,貴州蔬菜產業試點推進以草治草、機械化殘膜拾撿和尾菜無害化處理等技術,推廣國家標準地膜,創建清潔菜園200余個;今年,修文縣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獼猴桃)標準化生產基地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生態循環”構建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
“你瞧!我們的香柚樹長勢這么好,全靠這些肉牛提供的肥料。”銅仁市萬山區丹都街道旗屯村黨支部副書記曾元華高興地說。
貴州華城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世國介紹,肉牛糞便經過發酵加工為純天然綠色肥料,投送到果樹基地,結出的果子品質更高。目前,該村正全力打造集有機肥加工、肉牛生態養殖、精品水果種植為一體的生態循環科技園。接下來還將探索香柚精加工,打造香柚果酒、香柚精油等品牌,持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推動傳統產業生態化,生產方式綠色化,貴州加快構建生態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符合市場需求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
變廢為寶,貴州多地探索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新路。
“我們每天早上都在槽里鋪上豬糞,蟲子吃豬糞長得很快,產生的蟲砂沒有異味,家里的環境干干凈凈。”貞豐縣平街鄉營盤村養豬戶張燕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駐村工作隊摸索出以蠐螬為核心蟲種,將村里養殖過程產生的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進食糞便后的蠐螬成為了可直接喂雞、喂魚的優質蛋白飼料。眼下,村里建起了微型生態雞場,當前存有烏蒙烏骨雞150羽。
循環發展,貴州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
養殖肉牛、林下雞的糞便加工成有機肥料,循環作為果樹和水稻肥料。錦屏縣羅丹村550畝耕地和2045畝林地上,產業興旺,這里已成為三星級的“錦屏縣龍池多彩田園”旅游景區景點,更是網紅打卡地。
鳳岡縣著力推進“畜—沼—茶(林、果、蔬、糧)”模式,目前已覆蓋各鄉鎮數百個種植和養殖基地。作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鳳岡縣以“雙有機”為引領,通過示范引領,形成以點串線、由線連面的產業格局,構成有機農業產業資源標準體系。
綠色發展貫穿一二三產業,在此過程中,實現著農業生態環境的休養生息和自我修復。
“質量監管”塑造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
12月10日,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99.55噸在農資打假行動中查出的假劣農獸藥產品被統一送至清鎮進行集中銷毀處理。
今年以來,全省農業執法人員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總體要求,狠抓農資市場監管,扎實推進農資打假工作,不斷提高農資產品質量水平。
如今,一批批“貴字號”優質農產品飛出大山,樹立起綠色生態農產品品牌形象。
為守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貴州積極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追溯制度,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生產者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推進了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
截至今年10月,全省已有6104家主體開具達標合格證47.02萬張,帶證上市農產品42.03萬噸。今年5月推廣應用的“貴州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系統”小程序,實現了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開具數字化。
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中,貴州加強基層網格化管理,不斷提升監管檢測能力。
作為重要技術支撐單位,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制定了相關實施方案,重點推進和加強對全省茶葉、蔬菜、谷物、中藥材、水產品等的質量安全監督抽檢、風險監測工作。
“寧要草,不要草甘膦!”在2021年整治茶園菜園果園違規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劑行動中,全省農業執法部門已立案查處192起。
推動農業產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貴州正堅定地向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省邁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