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歸:舞動臍橙產業“鏈”,良“橙”美景紛呈
眼下,黃燦燦的九月紅臍橙掛滿枝頭,2021年秭歸臍橙產季正式拉開帷幕。“這幾年好多外頭打工的都跑回來種橙子賣橙子,家門口掙得比外面多咧!我從廣東回鄉后,流轉了109畝地種橙子,去年摘了6萬多斤果子,賣了20多萬,等幼苗全進入豐產期,產量差不多能有40萬斤!”秭歸縣水田壩鄉永吉村家庭農場合作社王強笑開了顏。
從過去國家級貧困縣到“全國柑橘產業30強縣”,從四處吆喝“愛心橙”到現在微商電商遍地開花,從賣臍橙產品到現在賣品牌、賣標準、賣文化……秭歸縣以品牌化為突破口,以標準化為抓手,著力推動柑橘產業鏈品質、品牌、效益循環,全力探索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秭歸路徑”。
2020年,在旱情、疫情、外貿受阻等不利因素影響下,秭歸臍橙產業綜合產值突破85億元,以縣域口徑計算秭歸臍橙電商交易量問鼎全國第一,全縣居民收入增速跑贏經濟增速,高質量發展“橙”色十足。
(一)抓品種、抓品質、抓品牌,推動“豐產”變“豐收”
倫晚臍橙濃郁香甜、九月紅鮮美多汁、夏橙酸甜可口……作為全國首個“中國臍橙之鄉”,秭歸縣的臍橙產業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曾經,盡管秭歸臍橙品質上乘,但由于品種單一、扎堆上市,銷售艱難,縣領導年年奔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吆喝賣愛心橙來解決滯銷困境。“2004年前后,很多果農幾乎對臍橙失去了信心,紛紛外出務工,很多果園荒廢了。”秭歸縣柑橘協會秘書長向長海回憶道。
為把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優勢,近年來,秭歸縣委、縣政府按照“產業聚集、品牌提升、業態融合、錯位發展”的思路,對臍橙產業鏈謀篇布局。陸續出臺《秭歸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獎補辦法》《秭歸臍橙全產業鏈規劃》《秭歸縣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等文件,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柑橘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柑橘產業辦和果茶發展中心,每年統籌不低于2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就果園建設、加工銷售、市場拓展、品牌建設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給予以獎代補政策支持。同時,出臺產業基金補貼政策,以市場化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
如何走出全國柑橘鮮果扎堆上市、低價滯銷困局?秭歸縣立足“晚”字,調整臍橙種植結構,推動錯峰銷售。引育倫晚、紅肉、棕橙等特色新品種,優化早中晚熟品種比例,均衡鮮果上市時間,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四季有鮮橙”的產區,晚熟臍橙規模居全國縣域前列。
“拼規模、拼產量、拼投入不可持續,產業鏈建設的主線是提升品牌價值,品質是品牌的核心支撐,只有不斷創新品種、提升品質,才能讓臍橙成為秭歸永遠的‘黃金’產業。”秭歸縣委書記楊勇說。
如何進一步為臍橙產業提供“源動力”?秭歸縣多年來以產學研合作為突破口,深化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等院校合作,成立鄧秀新院士團隊秭歸工作站,著力開展柑橘品種資源的選育、良繁、試驗示范綜合能力建設,傾力構建臍橙“芯片庫”。目前,秭歸縣已儲備柑橘品種資源98個,建成了三峽庫區最大的柑橘良種種質資源庫,正在竭力打造國家級柑橘良種繁育中心。
新品種、新技術如何從“試驗田”走向大田、走向市場?秭歸縣通過縣柑桔良種繁育中心、縣果茶發展中心、縣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和12個鄉鎮公共服務中心,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40多名柑橘技術人員常年活躍鄉間,通過田間、網絡、基地3個課堂,常態化開展“農技隨訪”技術幫扶,村村有包干技術人員,戶戶享受技術服務。
正是依托于其行業內領先的品質與種植技術,“秭歸臍橙”贏得“中國馳名商標”、“中華名果”、“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榮譽。目前,秭歸縣已注冊311個柑橘商標,創建秭歸臍橙、屈姑2個中國馳名商標,創建秭歸臍橙、秭歸桃葉橙、秭歸夏橙3個柑橘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
2020年,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與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顯示,“秭歸臍橙”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高達26.91億元,位居全國同類品牌前十。
(二)建標準定義“好”臍橙,以工業化思維推動“好橙子”賣出“好身價”
秭歸從品種結構調整入手成為全國首個四季鮮橙產區,為臍橙產業蹚出一條轉型之路。然而,在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下,面對質量參差不齊、外地產品以次充好、市場價格混亂等新挑戰,“秭歸臍橙”又是如何突圍的呢?
“我們進入市場的鮮橙,每個都帶著‘健康碼’。”屈姑國際農業集團辦公室主任陳艷芳介紹,“我們已經建設了4萬畝標準化示范園區,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行樹編號、果編碼,實現產品從田間到舌尖全程質量可追溯、可管、可防、可控、可查。”
水田壩鄉的宜昌榮升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則配備了先進的六通道鮮果光電分選設備,自動將臍橙按大小、水分、糖度等指標進行分類。每天,幾萬顆臍橙按照不同消費市場需求走向全國各地。
“把臍橙從農產品打造成工業化商品,除了要解決好產業鏈前端的種植問題,還要解決好后端加工銷售問題,最關鍵是做好標準化分級文章,讓消費者放心消費。”秭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蘭華鋒說。
近年來,秭歸縣先后出臺了《秭歸精品柑橘園建設》等5個地方標準規范,引導規范化種植。近期又從加工和銷售端發力,在廣泛征求全國柑橘體系相關專家、縣內農業科技人員、柑橘營銷主體代表等意見基礎上,發布《秭歸臍橙主要品種優質果品質量等級規范(試行)》,構建了優質秭歸臍橙的關鍵品質評價標準,通過數據定義什么是“好”秭歸臍橙,讓秭歸臍橙品質控制有章可循。
標準立好了,如何按標準把“好”果子選出來?秭歸縣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從洗果包裝廠分選設備入手,通過資金補貼、項目支持等手段引領企業購置智能光電分選設備做樣板,再集中市場化推廣,加速洗果包裝行業提檔升級,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加速把“好”果子選出來。
據悉,秭歸縣對洗果包裝企業購置4通道及以上全能型光電分級生產線,最高補貼額度為50%。目前,秭歸縣智能光電分選設備已有17條,今年全縣計劃新上30條。
如何讓好橙子賣出好價格?秭歸縣堅持“不是每一個產自秭歸的橙子都叫秭歸臍橙”的理念,近期將對精選的優質秭歸臍橙統一標識、統一包裝,制定官方建議統一零售價,通過市場需求倒逼臍橙產銷實現優質優價。
“去年,我們按統貨(未進行分級)賣的夏橙,利潤率只有10%左右,今年我們嘗試按質論價、分級銷售,利潤空間提至30%-40%。”秭歸七公主果園生態農業公司總經理付玉軍表示。
事實上,“建標準”不僅能幫消費者便捷地購買到有品質保證的秭歸臍橙,也能倒逼果農按照標準種出好臍橙,提高秭歸臍橙整體溢價能力,從而推動秭歸臍橙產業質量、品牌、溢價的良性循環。
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2019年底,秭歸縣還與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發布全國首支臍橙價格指數——“新華·宜昌秭歸臍橙系列價格指數”,構建了覆蓋上游種植、中游批發、下游電商零售的臍橙價格監測體系,每周發布臍橙價格指數周報和柑橘產業動態資訊,進一步打通臍橙種植、加工與市場供求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運行以來,該指數已引發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等50多家國內主流媒體廣泛關注,指數運行結果及相關信息獲得了農民日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中柑所在線、中國水果門戶等柑橘行業機構參考引用,秭歸臍橙的行業影響力穩步提升。
有了這些信息做參考,秭歸草帽姑娘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龔雪做起臍橙生意來更加得心應手。她說,“原來我們只知道自己家橙子賣到哪了,賣得最火的是什么。現在,每周都可以看到臍橙價格指數資訊,了解全國乃至全球主要臍橙產區動態,相當于共享了行業的信息,這些信息很有指導意義,特別是在開發新客戶和新產品上有了方向。”
“如果以前的‘秭歸模式’側重于輸出產品、輸出技術、輸出人才;那么現在的‘秭歸模式’則正在向輸出標準、輸出品牌、輸出管理方向轉變。”秭歸縣委書記楊勇說,秭歸縣正堅定不移推動秭歸臍橙走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力爭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三)加碼電商直播布局,推動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雙贏”
走在七公主果園,走道兩旁的臍橙樹郁郁蔥蔥,沉甸甸的果實散發著清香的味道,生態種植、田頭加工、基地直播三種獨特的農業場景在這里相映成趣。“臍橙種得好,還要賣得好,把整個產業蛋糕做大了,才能真正通過產業帶動老百姓增收。”秭歸七公主果園生態農業公司總經理付玉軍說。
據付玉軍介紹,果園全部采用生態有機肥種植,既能提升土壤肥力提升果實品質,還能減少農藥使用,讓果品更健康。同一時間,基地旁的車間內工人們正熟練地將分級好的果子裝進禮盒,它們將通過順豐快遞發往全國各地。而最吸睛的要數車間內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在這里,手機成了新農具,主播們面對鏡頭試吃、測評、講解,用小屏幕連接起大市場,忙著向海內外推銷來自三峽庫區的“甜蜜味道”。
這只是秭歸做大臍橙產業“蛋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秭歸縣以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為抓手發展全域電商。通過6年多的努力,已打通農村物流“毛細血管”,實現村級電商服務站和物流體系建設的全覆蓋,催生電商企業1700多家、網店4200多家,電商微商、網紅直播、社群團購、社區團購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2020年,秭歸臍橙電商渠道銷量為16.5萬噸,銷售額超20億元,以縣域口徑計算秭歸臍橙電商交易量問鼎全國第一。
為進一步推動企業、農戶“線”上享利,秭歸縣抓緊“網絡直播”風口,引導組建了本土公益MCN機構,啟動網紅培育計劃。目前,已孵化主播483人,簽約達人94人,孵化出諸如“守味者”“鄭小樹特產”“唐小滿鮮果園”等一批特色網紅賬號,開設專場直播活動51場,累計銷售額3500萬。今年以來,秭歸縣新培訓電商人才4053人次,一大批秭歸農村青年搖身變成以直播帶貨為職業的新農人,把更多秭歸好物推向全國。
“只要想學新媒體直播的,都可以免費來學,達到30人就滾動開班。短期培訓后,想要自產自銷自播的,我們免費提供場地和技術支持;愿意走專業化策劃、運營、直播、文案路線的,也可以簽約長期培養和就業。希望通過這種模式,讓更多果農參與直播,讓更多人才留在本地,形成一條長效穩定的電商生態服務體系,持續以新流量賦能新農業。”秭歸縣商務局電商辦主任劉浩天表示。
做大產業蛋糕離不開市場主體的帶動。秭歸縣持續聚焦延鏈、補鏈,大力開展鏈式招商,從過去“撿進籃子都是菜”轉變為“提著籃子選好菜”,推動臍橙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今年以來,投資1.2億元的湖北嘉橘柑橘農旅融合項目已開工建設,秭歸臍橙文化品牌展示中心、秭歸臍橙直播帶貨培育基地、辰頤物語華中倉儲中心等項目已建成營運,正在洽談的1.5億元臍橙深加工項目已到位資金1.19億元,湖北三峽蜜橘(秭歸臍橙)產業集群、臍橙文旅小鎮、秭歸臍橙文化溯源館、三峽橙谷離地運動小鎮等一大批重點項目正在全力推進中,掀起新一輪臍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潮。
在招大引強的同時,秭歸縣還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啟動涉農企業“進規進限”專項行動,加大對企業投資擴產、開拓市場、加大研發投入、技術改造扶持力度,增加信用貸款投放,一葦電商、七公主果園、果趣、鑫勇泰等一批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截至目前,秭歸縣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其中從事臍橙深加工農業龍頭企業5家),柑橘洗果分選廠71家,年處理鮮果能力超過60萬噸以上,屈姑食品有限公司成功晉級“國家隊”,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此外,秭歸縣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積極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脫貧戶(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通過流轉土地、基地務工、配股分紅、訂單幫銷等方式不斷豐盈村民們的“錢袋子”,先后涌現出水田壩鄉桓江東、郭家壩鎮龔萬國等一批致富典型。
(四)將一顆橙子“吃干榨盡”,加速打造“百億柑橘產業鏈”
在秭歸,你不僅能品嘗鮮甜的橙子,還能喝臍橙酒、吃臍橙餅、抹臍橙精油……一顆小小的臍橙能做出30多個加工產品。
近年來,秭歸縣持續支持企業加大飲品、美食、日化、文創等橙類產品開發力度,成功創建湖北省柑橘精深加工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宜昌市柑橘深加工重點實驗室等5個省級、3個市級柑橘深加工研發平合,建立湖北省首個柑橘深加工全產業鏈條,將橙子“吃干榨凈”,橙皮絲、臍橙果醬等臍橙加工產品已出口至俄羅斯、美國、中東及歐盟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臍橙鮮果容易積壓滯銷,但做深加工就不一樣,果皮可以加工,果肉里的纖維也可以利用,榨汁也可以,總能基本保障果農收入。”屈姑集團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已實現工業化生產橙酒、橙醋、橙茶、橙粽、橙餅等多個柑橘深加工產品,填補了國內柑橘綜合利用深加工項目空白,每年為柑農增收1200萬元以上。
“十四五”期間,屈姑集團還將擴大柑橘加工園區規模,努力打造國內最大的柑橘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產業園。辰頤物語公司在秭歸投資約2億元的電商加工產業園也于今年正式投產,預計全年綜合交易額達20億元。
農文旅融合是秭歸縣延長產業鏈條走出的另一步棋。秭歸縣精心打造長江柑橘畫廊,推出“橙”意滿滿、四季鮮橙釆摘游等精品鄉村旅游路線和煙燈堡村、西陵峽村等一批融合示范點,橙香小鎮、離地運動小鎮、康養度假小鎮等特色小鎮成效亮眼。
今年端午節期間,秭歸縣舉辦了屈原家宴美食品鑒會、2021中國端午屈原美食文化旅游節開幕式和中國旅游,美食文化論壇、CHA中國美食烹飪錦標賽等系列活動,秭歸臍橙8月份還亮相央視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國》,引發廣泛關注。
臍橙興,百業旺。如今,秭歸一躍成為“全國柑橘產業30強縣”、“2020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不僅解決了30萬農村勞動力就業,還有大批務工人員返鄉向農產品加工、包裝、貯藏、物流運輸、銷售、餐飲、住宿以及休閑旅游等全產業鏈拓展,為鄉村發展“一池春水”注入了新鮮“流量”。
得益于產業帶動,秭歸縣2019年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還涌現出3個臍橙億元村,12個年收入5000萬以上的臍橙專業村。2020年,秭歸縣居民存款凈增長20.41億元,全縣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9601元、11932元。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村了。我們全村2500多人,現在常住人口八成以上,40歲以下的年輕人超過一半。”秭歸縣郭家壩鎮王家嶺村村主任馬尚軍說。
秭歸縣還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加速打造“百億柑橘產業鏈”,加快建設“精品農業強縣,生態工業富縣,文化旅游名縣,港口物流大縣”,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不斷提升臍橙產業附加值,讓農民更多分享秭歸臍橙產業增值收益,力爭2022年至2025年,該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1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為10%(分析師 李穎)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