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特色產業引路 鄉村振興不愁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在穩定優化糧食生產的基礎上,依托“凈土、凈氣、凈水”優勢,通過黨建引領、政策支持、品牌建設、技術服務,引導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和農牧民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基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支持農業企業發展產地初加工、農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持續發展壯大瓜菜等特色優勢產業,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
培育特色品牌,著力提升產業價值
著力放大品牌效益,提升產業價值。結合產業優勢和資源特點,推進特色種植品牌效益。大力發展“宏山塘香菇”“宏野西紅柿”“鄂托克前旗辣椒”等品牌,著力打造品牌特色。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靠特色。12月的鄂托克前旗寒氣逼人,而在鄂托克前旗洪山塘村的香菇大棚內,卻是暖意融融,菇農們正在對棚內的反季節香菇進行采摘。經過挑選、打包、運輸等流程,這一個個形似“小傘”的香菇,不僅將走上不少家庭的餐桌,更能讓農家人的腰包鼓起來,日子變得“香”起來。
“我們今年種了15萬袋(菌棒),每天能采摘2000斤左右,直接篩選出來,好菇、大菇就走市場,發往銀川、定邊、陜西,還有一部分小菇,我們直接烘干,全部發往河南,走干貨市場,每天的收入在1萬元左右。”洪山塘村食用菌加工示范基地負責人王飛興奮地說,我們在鄂托克前旗農牧局的政策、資金、技術的支持下產業越做越紅火,香菇的質量也相當不錯,吃起來鮮香味美,清炒或燉湯都很有營養,市場供不應求。
據了解,洪山塘村屬于干旱硬梁少水地區,多年以來村集體經濟一直沒有穩定收入。在旗農牧局的精準指導下,村“兩委”和村代表因地制宜,選擇了發展溫室香菇產業,目前,洪山塘村食用菌加工示范基地已初具規模,小香菇已經成為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壯大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真金白銀”。
椒民們正在把豐收的辣椒裝箱運往外地銷售
鄂托克前旗委、政府以“一村一品、二品一標”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著力加強品牌建設,打造“鄂爾多斯高原冷菜”品牌,大力推進現代特色產業發展,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旗農牧局結合自身職責,強化責任擔當,有力推進地方特色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促進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2019年助推“鄂托克前旗辣椒”成功入選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21年協助宏野公司成功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的農牧業企業,宏野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西藍花、西紅柿、辣椒、西瓜等瓜果蔬菜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狠抓示范帶動,探索助農增收新模式
突出特色示范引領,重點扶持特色龍頭企業,堅持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戶共同參與,保障農民增收。
窗外寒風瑟瑟,棚內“春意盎然”。走進宏野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現代設施農業大棚里,綠油油的秧苗上掛著一串串沉甸甸的西紅柿,空氣中彌漫著陣陣清香,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個個火紅的小燈籠掛在枝頭。10余名村民們有的拿著籃子、有的背著背簍,正忙著采摘成熟的西紅柿。一旁的公司負責人李宏正在和旗農牧局的技術人員研究如何對新品種育苗和推廣。
“這是我們今年從國外引進的西紅柿新品種,叫“普羅旺斯”,里面的果肉是沙瓤的,像水果一樣,而且這種西紅柿品種優良、生長速度快、植株長勢旺盛,無論口感、外觀還是營養價值都和普通西紅柿有明顯不同,是近年來的市場新貴,經濟效益很高,一畝地收入在一兩萬元。”宏野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宏說。
近年來,旗農牧局不斷深化與各個龍頭企業的合作,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產業,由龍頭企業負責統一育苗、統一指導、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形成產銷一體化經營,加快特色產業、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戶增產增收。
市場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集中育苗大棚
“我們農牧局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特色產業方面,依托龍頭企業,積極引進辣椒、西紅柿等特色產業,以“試點先行、典型帶動”的思路逐步推廣,通過市場化、規范化、標準化集中育苗,幫助種植戶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同時發揮自身優勢,組建農牧業技術服務團隊,對農牧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服務,形成科技服務聯結,不斷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旗農牧局副局長李明說。
鄂托克前旗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出臺旗級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政策,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市場化、規范化、標準化集中育苗。已建成智能溫室4處83畝,日光溫室580多棟,塑料大棚2000多棟1600多畝。已培育工廠化育苗企業6個,年育苗能力達8000萬穴,以“公司十合作社十農戶”模式開展育苗,為全旗農戶提供優質種苗。
聚力農產品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農產品加工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支撐農業發展和競爭、保證農民受益、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的關鍵環節,提升價值鏈從低端向中高端躍升,就要推進加工流通,通過引進農產品加工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來到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馬鞍橋村的辣椒加工廠內,生產車間馬力全開,工人們正在機器設備前忙碌著,大量辣椒被打碎、裝袋、密封發酵,等到元旦左右,產品將要銷售到貴州、四川、山東等地。
“今年我們村引進了一個辣椒企業,想要進行試驗種植,我在村書記的勸說下,拿出了80畝地,跟企業進行訂單式種植合作。”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馬鞍橋村村民白小平說。
10月中旬,白小平的干辣椒地在辣椒收割機的轟鳴聲中完成了收割,他跟隨著運輸車輛來到辣椒加工廠,親自監督車輛過磅,確定重量之后,企業現場就把辣椒款給了白小平,火紅的辣椒映紅了白小平幸福的臉龐。
“收的時候也不用我們收,我們只要看好斤稱就可以了,今年目前收入了二十多萬,種辣椒比種玉米收入高。”白小平高興的說到。
“我們今年全年營業額預估是1000萬左右,純利潤是100萬左右,如果種植規模達到3萬畝的話,我們的生產線會擴大到5條,這些產業都做起來可以解決500多人的就業。”內蒙古鑫神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白濤說。
辣椒加工廠訂單式種植辣椒模式的成功,讓周邊鎮村許多觀望的老百姓心里有了底,最近這幾天,陸陸續續有不少村民來到辣椒加工廠參觀,隨后就和企業簽訂了種植意向合同。
“我們公司計劃在全旗四個鎮打造四個生產基地,要在2022年完成推廣訂單式種植3萬畝,目前已經簽訂了1萬多畝的種植意向合同,我們所使用的的辣椒是食品加工原料,所以對品相要求并不高,每年8月底就可以停止澆水,能有效的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對產業結構調整有積極的作用。”內蒙古鑫神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白濤說。
“為了特色產業更好的發展,我們農牧局不斷扶持深加企業,加強產品加工能力,延長特色產業鏈,打通從產品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全旗傳統農業逐步轉型升級,向橫跨一二三產業的格局前進。”旗農牧局副局長李明說。
菇農們正在對棚內的反季節香菇進行采摘
同時積極培育色澤鮮艷、營養豐富、品質優、耐貯運的辣椒,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減少化肥投入,提升辣椒品質與耕地質量,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貫徹“預防為主,綠色防控”的植保理念,通過輪作倒茬、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平衡施肥,使用生物農藥、植物微生態制劑等綜合措施防控病蟲害,運用投放捕食螨,安裝殺蟲燈,懸掛黃板等技術,加強綠色防控技術能力,達到農藥減量,培育優質產品的目的。
回首來路,才知道走出了多遠;親歷奮斗,才明白付出的意義。鄂托克前旗農牧局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持續深化特色產業發展,依托特色產業,帶動農牧民多渠道增收,帶動農牧民多渠道就業,逐步形成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良好局面,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特色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