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有資源如何長成希望產業
江津富硒名品“卡拉卡拉”太陽橙。
江津區舉辦各種推廣活動,讓更多受眾了解富硒產品。
硒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今年是硒元素發現200周年,近年來我國硒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重慶硒資源充足,產業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前不久印發的《重慶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將充分挖掘渝西地區土地富硒優勢,發展高品質特色富硒農業,并圍繞江津、南川、大足等地,培育富硒產業集群。
但截至目前,我市已成規模的富硒產業僅集中于江津、南川,其他區縣在富硒產業上的發展相對滯后。另一方面,全市富硒產品認證數量較少,即使在富硒產業較為發達的江津,也僅有少部分農產品通過了富硒認證。
如何將硒資源轉化為“硒”望產業,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硒資源蘊藏豐富
但硒產品認證不多
12月17日,南川區興隆鎮金星村,金禾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禾米業”)大米加工基地稻博園生產車間里,一批批稻谷經過去石、碾米、分級、拋光、色選等工序后,被裝進印有“金佛山富硒貢米”產品標識的袋子。
“今年,我們生產銷售了約30噸金佛山富硒貢米,銷售額超過100萬元?!闭f起價格,金禾米業總經理楊剛喜上眉梢:普通大米的價格在3元/斤左右,而富硒貢米的價格最高能賣到20元/斤左右,最低也能賣到15元/斤。
與普通大米相比,富硒大米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照理說,在市場上應該有不少這樣的產品,但實際情況卻是,目前我市僅有江津、南川地區在大規模生產富硒大米。
“可能是因為富硒土地資源開發不夠的原因吧。”楊剛猜測,只有在富硒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部分農產品,才具備富硒價值,如該公司生產富硒貢米的稻谷就來自興隆鎮金花村、三泉鎮窯灣村、大有鎮水源村等的富硒土地。
事實上,重慶的富硒土地資源并不匱乏。據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富硒土地面積為4153平方千米,主要成片分布在南川、江津一帶和黔江、酉陽、秀山等地區。
“盡管總量不少,分布也較廣,但重慶的富硒產業卻沒有‘遍地開花’?!笔幸巹澴匀毁Y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的富硒產業主要集中在江津和南川,并且在這兩個區縣,通過富硒認證的農產品數量也不多——目前,南川區引導7家企業完成了9類農產品的富硒認證,還有10類產品今年才完成認證申報工作。江津有數千種農產品,但通過富硒認證的農產品僅有200多個。
消費群體較單一
本地市場尤其需要挖掘
既然硒元素對人體不可或缺,那為何不多認證一些產品?
金禾米業的案例,或可提供一些答案。
盡管售價高達20元/斤,但30噸富硒貢米僅占該公司總產量的5%。為何這種經濟價值高的富硒產品,卻不大規模生產呢?
“富硒貢米主要面向高端消費群體,產品的消費群體不夠廣,市場還不夠大?!睏顒傇谑謾C上調出的訂單數據顯示,購買富硒貢米的消費者大部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的省市。
江津區環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湖農業”)負責人賀君麗對此感同身受。該公司生產的富硒柑橘,所銷售地區也是以北上廣為主。
“經濟發達地區的消費者,購買力更強,而且關鍵是對硒的了解和富硒產品的認知度也更高。”賀君麗認為。
關于富硒貢米20元/斤的價格,楊剛個人感覺并不算高。“生產富硒貢米的成本可不低,僅用于生產的原料稻谷,價格就高達2.5元/斤,加上人工成本和營銷成本,其實利潤并不高。”他說,如果將富硒大米加工成米花糖之類的深加工富硒產品,附加值會有一定提升。
在市場端,大部分消費者對硒的認識不足,不愿為其買單;在生產端,初加工富硒產品附加值不高,因此企業不愿意進行生產和認證。這兩方面原因,制約著我市富硒產業的發展。
營銷應更加多元
延長產業鏈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生產企業已開始對富硒產品的營銷方式進行改變,從而拓展市場。同時,部分企業也開始延長富硒產業鏈,生產深加工富硒產品,進一步提升附加值。
12月18日是環湖農業富硒柑橘園開園的日子,賀君麗卻無暇接待前來采摘品鮮的游客。此時的她正在庫房與工人打包剛摘下的柑橘,幾百件裝滿富硒柑橘的包裝箱已整裝待發。
“今年賣出去的富硒柑橘可不止這些!”賀君麗擦了擦額頭的汗,指著園區的柑橘林說,“這里共有3000多棵柑橘樹,很多果樹已經被消費者認領了。”
2017年,賀麗君種植的柑橘通過富硒認證,產品價格從過去的20元/斤漲至40元/斤,雖然價格上漲,但市場卻縮小了:“大部分客戶覺得價格太貴了?!?/span>
為擴大富硒柑橘的消費市場,賀君麗推出果樹認領的營銷方式,將每棵富硒柑橘果樹的認領價定為520元,每棵果樹每年保底40斤富硒柑橘。
“這種銷售方式雖然會讓產品在價格上有所下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滯銷風險,利潤總體保持不變。”賀君麗介紹,“目前園區三分之一的果樹已被認領,其中不乏江津本地的普通消費者,“未來,我們還將開發富硒橙汁等深加工富硒產品?!?/span>
與此同時,不少企業已開始探索生產深加工富硒產品,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攤薄生產和加工成本。位于江津的寬院子中餐廳便是其中之一。
白沙鎮的玉米雞、四面山下的筍溪魚、賈平鎮的黃豆……這些富硒農產品,經寬院子中餐廳廚師的烹飪后,成為了尖椒雞、全魚宴、津味豆花等美食。“這些富硒菜品的價格,要比普通的菜品價格高出10%?!辈蛷d副總經理王洪飛說。
江津區餐飲商會會長熊曉莉介紹,江津享有“中國富硒美食之鄉”稱號,目前該區已舉辦七屆富硒餐飲大賽,研發出70多種富硒新菜品。
除富硒菜外,還有一系列深加工富硒產品已上市,如江津富硒米花糖、“江小白”富硒藍梅見、富硒米花糖、富硒米骨、富硒菊粉等產品。
此外,各區縣也在推動富硒產業與文旅、康養等產業相融合。如南川正加快發展富硒觀光旅游業,開發富硒旅游資源。江津則將富硒農產品、富硒文化融入江津“東南西北中”五條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了15個富硒主題農莊。
凡此種種,均為富硒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十四五”期間,相信在政策加持、市場擴大、居民收入增加、健康意識提高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全市富硒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
專家訪談>>>
重慶社會科學院改革雜志社副總編輯、研究員丁忠兵:
做強富硒產業要把握三個關鍵詞
重慶如何做強富硒產業,把豐富的富硒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市社科院改革雜志社副總編輯、研究員丁忠兵認為,做強富硒產業,應把握“技術”“品牌”“認證”三個關鍵詞。
“發展富硒產業,最核心的方面還是技術。”丁忠兵表示,富硒產業發展的技術問題分為兩部分:一是在富硒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要依靠先進的監測技術進行富硒資源的探測、開發和生產,并保障生產出來的富硒產品的安全性;二是在富硒產品的深加工方面,要采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研發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態富硒產品和富硒功能食品。
其次,要注重富硒品牌的打造,特別是要打造出富硒特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并加強品牌發展的規范性和統一性,提升富硒產品特色農業競爭力。目前,江津打造“一江津彩”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富硒產業品牌5個、富硒特色品牌40個,南川打造“金佛山珍”區域公用品牌,扶持壯大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的富硒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這些經驗都值得借鑒。
此外,應加大第三方機構對富硒產品進行的權威認證力度,提升富硒企業的品牌形象,提高富硒產品的標準化、優質化、規范化,保障富硒產品的品質安全。同時也要建立富硒食品標識體系和富硒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同,讓富硒產品像有機食品、綠色食品一樣便于消費者放心購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