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品牌扎根贊比亞
“非洲國家贊比亞,未來將成為我們很好的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在非生產的產品將出口到全球,也可能有一部分再回到中國。”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表示,在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晨光生物“走出去”到贊比亞尋找到了農業優勢資源,未來將繼續投資贊比亞,促進主力產品辣椒紅色素和葉黃素從非洲出口到全球。
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晨光生物是一家專業從事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2.05億元,同比增長18.35%;凈利潤達到2.6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26.24%。疫情期間,大健康領域的晨光生物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走出去”是晨光生物的發展戰略,20年間,它從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一家瀕臨破產的手工作坊,成長為全球植物提取行業的龍頭企業。2014年、2017年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晨光生物辣椒紅色素、辣椒油樹脂、葉黃素三個產品產銷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在“一帶一路”合作的倡議下,2018年,晨光生物先后在印度、贊比亞開設工廠,發展種植基地,在支撐產業保持領先的同時,也讓中國優勢產業“走出去”,為提升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作出了貢獻。
“贊比亞的土地資源、光照和水資源條件好,農作物品質好,適合搞農業開發。而且,贊比亞政治平穩、沒有戰爭,中贊友誼深厚。通過在全球尋找優勢產業基地,利用晨光生物特有的技術、裝備、人才、資金等優勢,才能保證未來二十年在全球具有強競爭力。”盧慶國說,以辣椒紅色素為例,20世紀50年代主產區在美國南部,80年代轉移到西班牙,2000年轉移到印度,都是因為勞動力成本太高導致失去競爭力;2010年后,中國奪得該產業第一的地位,未來要想繼續保持優勢地位,必須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適合的地方投資興業。
據介紹,晨光生物目前在贊比亞有兩個農場、12萬畝土地,2020年開始向歐洲出口產品,為贊比亞創造了外匯收入。“農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贊比亞工廠規模會逐漸增大,工廠里當地員工人數可能會達到幾萬人左右。”盧慶國說,目前共有7000多名當地人在公司務工,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讓他們有了存款、用上了銀行卡、擺脫了貧困。
事實上,從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以來,我國新增對非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00億美元,民營企業逐漸成為對非投資的主力。截至2020年底,我國在非農業投資企業超過200家,涵蓋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產業。
贊比亞位于非洲中南部內陸,人口1800萬,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部分農作物可一年生兩季,農業是該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贊比亞農業和工業基礎較差,農場開發、農作物試種、當地農民培訓、跨國管理都面臨極大的困難。
在當地扎下根,既要扛起中國文化、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又要克服語言文化、技術差距等問題,贏得當地群眾的認可。“公司要求國內員工和當地人接觸一定要尊重對方,比如車輛經過村莊時要減速慢行,不要影響村民生活。”盧慶國說,晨光生物在贊比亞招聘當地老師辦學校,讓員工孩子免費上學,義務為周邊20多個村莊通電、修路、架橋,婚喪嫁娶公司都會派人送上禮品,逐漸在當地村民中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孩子們見到中國員工喊起了“Chinagood”。近期,晨光生物計劃在贊比亞再新建一所學校和一間診所,將持續為當地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