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
近日,經麗水市政府同意,《麗水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實施。
《規劃》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等中央、省里文件,以及《中共麗水市委關于制定麗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麗水加快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行動方案(2021-2025年)》《麗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重要文件編制,明確今后一個時期麗水市爭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排頭兵、打造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山區樣板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麗水市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三大發展戰略:品質化升級、組織化發展、數字化賦能。其中,品質化升級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內在表現;組織化發展針對的是農業生產經營中普遍存在的“小散弱”問題,在堅持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數字化賦能則明確緊抓數字化改革推動山區換道趕超、加快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改變山區地理區位劣勢,發揮并放大區域獨特的生態人文比較優勢。
《規劃》明確,到2025年,基本創成全國領先的品質農業示范區、花園鄉村先行地、共同富裕幸福園,初步在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鄉村空間格局優化、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重塑城鄉未來關系、高質量實現共同富裕等五個方面取得農業農村現代化標志性成果。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創成花園鄉村600個;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5倍;低收入農戶收入實現翻番,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3000元以下情況。
《規劃》圍繞打造全國領先的品質農業示范區、打造全國領先的花園鄉村先行地、打造全國領先的共同富裕幸福園、爭當全國領先的農村改革探路者四個方面分解了農業農村現代化主要任務。
具體來看,這些任務具備明顯的麗水特色。如:《規劃》提出實施“六業千億”培育工程,即生態種植業、現代養殖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數字產業;深化“山”字系品牌建設,探索“麗水山耕”生態農產品、“麗水山居”農家樂民宿、“麗水山景”鄉村旅游等“山”字系品牌融合發展之路,努力把“山”字系區域公用品牌打造成為全國鄉村振興品牌的引領者。加快開發一批能夠支撐“山”字系品牌形象、具有鮮明地域標識度和較強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形成產品支撐品牌、品牌帶動產品的良性互動;“對標歐盟·肥藥雙控”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建成完善的動態對標體系、生產標準體系、質量管控體系、執法監管體系、科技支撐體系、現代治理體系、品牌推廣體系,實現“降強度、降風險,優環境、優品質”的目標。
“十四五”時期,麗水市還將按照“一山一水一幅畫”的總體布局,打造花園鄉村“十帶風景、百村示范”,“一山”即以全域共建國家公園的理念建設花園鄉村,為花園鄉村繪就青翠山林底色。“一水”即把甌江打造成為幸福河的鮮活樣板,為花園鄉村繪就碧綠河湖底色。“一幅畫”即立足麗水新時代山水花園城市建設,將山水文化始終貫穿到花園鄉村的建設、經營和管理全過程,繪就一幅好生態與大花園交相輝映、詩畫田園與美麗鄉村相互交融的麗水山居圖。
錨定“共富”目標,“十四五”時期,麗水市將重點圍繞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農民增收提速攻堅行動、壯大村集體經濟、深化“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五個方面,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打造“八個萬元”助農增收升級版,振興鄉村富民產業,探索富民增收新模式、新路徑。到“十四五”末,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蓋,年收入10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示范村達到300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