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濟寧丨聚焦品牌建設 共建共享“好品山東”
12月28日,記者在“加強品牌建設 共建共享‘好品山東’”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濟寧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品牌建設 共建共享“好品山東”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聚焦濟寧品牌建設,共建共享“好品山東”,針對性提出可落地可操作的具體舉措,服務助企攀登和制造強市,推動濟寧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
《實施意見》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聚焦重點、集中發力,著力構建品牌發展良好環境,重點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是堅持工作協同,服務產業。充分發揮工作體系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積極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凝聚工作合力。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品牌培育動力;發揮政府推動作用,優化政策供給,提高公共項目管理水平,營造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態環境。推動以“231”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為核心,以品牌建設助力突破制造強市、鄉村振興以及現代物流產業、文旅產業發展。
二是堅持綜合施策,精準施策。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構建濟寧市新型標準體系,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樹立創新在品牌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圍繞全市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全員創新;聚焦231”先進制造業以及農業、食品藥品、建筑工程、環境、服務業、政務服務等重點行業領域和部分新興產業,持續實施質量提升行動;高度重視發展品牌文化,注重品牌內涵培育,將品牌作為文化最堅強的承載。
三是堅持正向激勵,全面保障。全力統籌濟寧市支持品牌建設各項獎補資金,充分發揮品牌培育市級專項資金的激勵作用,對含金量高的品牌榮譽實施獎勵和資金扶持,對品牌工作成效明顯的先進縣(市、區)實施品牌培育總額獎補。加強品牌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品牌工作宣傳保護力度。
《實施意見》以全面提升品牌影響力、競爭力和美譽度,推動濟寧市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為目標,共提出“統籌為要、產業為核、標準為先、創新為翼、質量為骨、文化為魂、保障為基、以人為本、共建為主”等9項具體意見。
一是堅持“統籌為要”,形成“好品山東”工作合力。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質量至上、誠信為本、創新驅動、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大力實施質量強市及品牌戰略,提高我市“好品山東”品牌美譽度和品牌競爭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持“產業為核”,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以“231”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為核心,以擴大農產品進出口為引領,以“濟寧禮饗”為抓手,以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為總體定位,助力突破制造強市、鄉村振興以及現代物流產業、文旅產業發展。
三是堅持“標準為先”,構建新型標準認證體系。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制定和實施一批具有引領性、創新性、先進性、適用性的標準。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有效推動我市相關產業質量提升。
四是堅持“創新為翼”,以創新引領品牌發展。樹立創新在品牌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圍繞全市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全員創新。建設“兩圖譜、三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五是堅持“質量為骨”,全面打牢質量發展基礎。聚焦“231”先進制造業以及其他行業領域,持續實施質量提升行動。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加快推動“政府引導、市場驅動、資源統籌、共建共享”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模式落實落地。
六是堅持“文化為魂”,做好文化賦能品牌文章。高度重視發展品牌文化,將品牌作為文化最堅強的承載。打造“崇德守信?品質濟寧”的城市質量精神和質量名片。加強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構建以“文化濟寧”為引領的文化品牌體系。
七是堅持“保障為基”,健全品牌資助激勵機制。全力統籌濟寧市支持品牌建設各項獎補資金,充分發揮品牌培育市級專項資金的激勵作用。對獲得品牌獎項的企業給予資助激勵,對推動品牌工作突出的縣(市、區)給予獎補。
八是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品牌工作人才隊伍。開展“中國品牌日”等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品牌教育進黨校、進高校、進職業院校,推動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加大品牌人才培育。開展品牌培訓,探索建立市級品牌發展專家智庫。
九是堅持“共建為主”,加大品牌宣傳保護力度。充分發揮企業品牌建設的主體作用,積極利用“品牌日”“質量月”等時機,廣泛開展品牌公益宣傳。加強濟寧品牌宣傳推介,講好濟寧品牌故事,夯實品牌宣傳根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